5月15日消息,所谓高手在民间,近日网上传出失传已久“水上漂”重现江湖,一时间引网友纷纷围观,震惊不已。
原来,驴友“老姚_nz58D”无意间拍到的一张照片竟然在网上火了,因为照片中的男子只用一根毛竹,且不经任何加工,就能渡江而去。网友惊叹之余不禁质问,这不就是失传多年的武林绝技“水上漂”吗,这是真的吗?
后来有媒体挖到了照片中的奇男子,他叫方恕云,是杭州建德梅城人,今年51岁。对于能够凭借一根毛竹渡江这件事,方恕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倒是媒体和网友的关注令他感到很意外。
针对上述报道,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余杭第二高级中学物理老师张国忠分析认为, 只要毛竹够粗,它的浮力确实是能承受一个成年男子的重量的。
“浮力的计算公式是F浮=ρ液gV排(ρ液:液体密度;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只要毛竹的直径和长度满足,浮力应当不是问题。”
以一根30节、中段直径30厘米粗的毛竹为例,它所能承载的重力就能超过70公斤。“只要掌握平衡不让毛竹在水中旋转滚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用一根毛竹渡江是可以能实现的。”
当然,方恕云的水上漂并非天赋本能,他也是经过长久锻炼才掌握其中要领的,一般人最好不要模仿。
下面是关于方恕云如何练得“水上漂”的采访报道:
方恕云称,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打工,辛苦而且艰难。2014年回到家乡后,他开始学捕鱼、钓鱼。“天天看到水,有鱼无鱼心情都是好的。”
他说,和水的情谊深了,也更了解水性。“那一次回家,晚了,没车,正好江边有一根从上游飘来的毛竹……”不过,那个傍晚,他没有悬念地落了水,但是他也感觉到了,只要能控制平衡,毛竹的浮力能载他过江。
之后,他就对“江上行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特意找来一根毛竹,在一处江面上开始尝试和练习。“也没那么容易,落水多少次自己也数不清了。”他试图用技巧来对抗自己1米7的身高和110斤的体重。
大概两三个月后,方恕云开始有了更多的心得,踩在他脚下的毛竹也渐渐听话起来——他已经越来越稳,站在毛竹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他渐渐能够划出一米、五米、十五米……
“现在即使再晚,没有了渡船没赶上班车我都可以回家。”方恕云说,富春江两岸他都备有毛竹,只要他想,随时都能用毛竹过江回家。
“脚下只有一根毛竹,手上只有一根划水的竹竿。”方恕云有些自豪,他说无论风高浪急,只要给他一根毛竹,他都能渡江。
“前脚是全身的一个重心,平踏压在毛竹前方,后脚脚趾头牢牢地勾住毛竹,来保持整体的平衡只要找准重心。”
方恕云说,其实还是很有技巧的,平衡感不行的人是一定没法练成的,当然还要很多外部条件,比如身上的衣服是紧身的——可以减小阻力;要懂得看水流、浪头和风向,不然就很容易失去节奏。
“踏竹,借力;风来,顺势。”他觉得一定要借力顺势,如果要和自然力对抗那一定“人仰竹翻”。至于毛竹,也不是完全不讲究。“
毛竹要长在深土里的,胸径粗;长度不能小于4米的,浮力大。”他把看中的目标毛竹浸泡在水中超过48小时,然后洗净,并标上反复琢磨出来的平衡点。
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100例—电学部分
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实例分析——物体运动
中考物理经典错题100例及分析—电流电路部分
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100例—光学
2015中考物理:69个易错点(1)
2015中考物理答题技巧
2015中考物理:69个易错点(3)
声音的特性教案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三)
声音的特性学案
名师谈中考物理:切忌凭经验答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
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实例分析——力和运动
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实例分析——密度部分
物理经典错误100例及分析-欧姆定律、电功率部分
中考物理易错题分析—光、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3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四
中考生学好物理三部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实录
中考物理经典错题100例---物体运动
2015年度中考初中物理指导易错点汇总(2)
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实例分析——电学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2015中考物理重点考查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声音的特性学案三
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实例分析——欧姆定律、电功率
中考物理经典错题解析—电流电路
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100例-力和运动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