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学生感到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如何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往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我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抛“绣球”时,只有当“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实验后,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且记得牢。
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使教学生动风趣。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语言开导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例如,有一次我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明进化论的开尔文”,学生先是一愣,然后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整个课堂气氛也都活跃起来了。
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理智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教师授课时,若能将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有趣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融为一体,一定能使学生在一堂课上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还能体验到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进行叙述时,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精心设计,注意语言抑扬顿挫、声音高低、感情运用等技巧,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为思维启动打下良好的铺垫。
此外,在营造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时,我们还须正确处理好恬静与活跃、热烈与凝重、宽松与严谨的关系,使课堂气氛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和谐统一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激发情感,建立民生平等的师生关系 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教师必须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热爱一个学生,则可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弃一个学生。公正无私的教育之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更为重要,爱可使他们抬起头走路,将感激之情迁移到学习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潜力,使他们不至于因成绩不好而沉沦下去。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变“要找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是否对学生充满高层次的教育之爱,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个性,同样学生的人格也不容侮辱和侵犯。如果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体罚的话,就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屈辱感和逆反心理。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否则将逆其师而背其道。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学生,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必须改变“训斥”“强制”等做法,让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滋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块绿洲。
(三)以情动人,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情感变化具有复杂性,教学中不仅要把握多数学生的情感变化,更应注意个别学生的情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情感又具有感染性,即以“情”动情,要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听讲,教师应像春风细雨一样,和蔼而严肃、平静而安详,即使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也不要轻易批评学生,以防打乱学生正常的听课情绪,影响师生课堂情感交流。
(四)疏通渠道,增进师生友谊
当一些学生学习中不能将教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教师不要一味责备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而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加强师生合作,共同树立信心
要学生学好物理,重要的是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而首要条件则是教师本人要有信心。我每带新班都向学生保证:一定使物理这门课成为各人的优势学科,并根据过去的成绩适当做自我介绍,使学生对教师既了解又敬佩,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物理课上跃跃欲试。另外,平时教学中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排疑解难,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使他们在情感上热爱物理。同时,还应对学生在各种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良好的思维,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巧妙激疑,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起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求索,答疑提高。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做法以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精心“设疑”
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尔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实际,这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的基础。例如,为什么人触电会有生命危险,而鸟落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为什么苗田灌水能防霜冻?类似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就会深深吸引学生探索。但是,“设疑”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的接受性、兴趣,应力求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解答的情境,以保证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二)“正反”对比
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概念也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受种种思维障碍的影响,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解题过程中常会出现错误,对于他们在知识上暴露出的缺陷,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并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样通过正反对比的思考和分析,可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内,着意提出一些要求有创造性或独特见解解答的问题,就好像摘桃子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那样。这跳一跳引起的思考和探究,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鼓励学生提问题
让学生向教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我主张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
(五)运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方法,克服题海战术,培养探索精神
通过一题多解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解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对学生好的解法应及时给予表扬推广,鼓励把知识学活,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凡是课本上规定的实验我都认真做好,同时还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例如,将一只鸡蛋放火装满水的烧杯中,蛋沉底,用竹棒搅动杯中水,蛋上浮,学生惊奇。此时,我告诉学生空心的竹棒里装有细盐,盐溶于水,溶液密度变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使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沉浮条件。此外,我还将故事法、游戏法、辩论法、演示法、竞赛法等激发兴趣的做法引入课堂,以趣激学,始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作用很大。
总之,新世纪的教育需要具有新观念的教师来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努力探索。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我们将不断提出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改进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让物理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4.4升华与凝华课件
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课件
第四章声现象复习课件
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课件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课件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件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课件
第十章第一节 浮力课件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件
3.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课件
第十一章第三节动能和势能课件
第十章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课件
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课件
第十章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课件
5.3密度的应用课件
1.4尝试科学探究课件
5.4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课件
第十章 浮力复习课件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件
第五章光现象复习课件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12.3机械效率课件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课件
5.2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
9.1压强课件
6.1质量课件
5.5点击新材料课件
2013第11章第2节功率课件
第十一章第二节功率课件
10.1浮力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