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是属于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物理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造成高中物理难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物理本身讲的是万物之理,从物理追求的终极目标来看,是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下属于高中物理知识方法纠错系列,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复杂晦涩变得简单易懂,把物理问题通俗化、简单化,使难懂的问题更容易理解;寻找大家都容易犯的错误,弥补大众化的缺点,克服共性错误。
1.解决“万有引力定律”问题——
“一个定义,两大思路,三个宇宙速度,四个结论”
关键是“两大思路”。
思路一:F万=mg 适用于任何情况,注意如果是“卫星”或“类卫星”的物体则g应该是卫星所在处的g.
思路二:F万=Fn 只适用于“卫星”或“类卫星”
2.超重,失重
(1)“单个物体”超、失重——“加速度”和“受力”两个角度来理解。
(2)“系统”超、失重——系统中只要有一个物体是超、失重,则整个系统可以认为是超、失重。
(3)加速度“向上、斜向上”都是“向上”——超重;
(4)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内部竖直方向上的自然压力(非外在人为压力)处处为零。
(5)各种抛体运动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都做匀变速运动!
所以如果你想体验完全失重的感觉就去跳吧,跳高、跳远都可以感觉到。
3.求各种星体“第一宇宙速度”——关键是“轨道半径为星球半径”!
4. “运动状态”即“速度”;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产生物体加速度的原因;
5.“平衡状态”包括“匀速运动”和“静止”。
物理中的“静止”是a=0,v=0同时成立。
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动态分析:(矢量三角形法)
6.“匀速运动”——“匀”即“不变”,“速”即“速度”。
“匀变速运动”——“匀”即“不变”,“变速”即“加速度”。
7.受力分析时
“防止漏力”——寻找施力物体,若找不到则此力不存在。
“防止多力”——按顺序受力分析。先重力、弹力、摩擦力再其他力。
分清“内力”与“外力”——内力不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外力才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看到摩擦力先要分析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9.滑动摩擦力公式中的“N”一定是“正压力”。
10.处于竖直上升运动中的气球中掉下一物体——此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而非自由下落!
11.所有的“v-t图像”和“s-t图像”描述的都是直线运动,图像不代表轨迹,无论图像有多弯曲,轨迹都是直的!
12.遇到圆周运动先看清楚是“水平面内”还是“竖直面内”。
解决大部分圆周运动的关键是“寻找向心力的来源”,即必须对物体受力分析。
13.“平抛运动”——关键是两个矢量三角形(位移三角形、速度三角形)。
14.“类平抛运动”——合力与速度方向垂直,并且合力是恒力!
15.对 “动力学”问题:
看到“受力”要分析“运动情况”,
看到“运动”要想到“受力情况”。
16.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轨迹会向合外力的方向偏转。
17.“绳拉物问题”——关键是速度的分解,分解哪个速度。(“实际速度”就是“合速度”,合速度应该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即应该分解合速度)
18.“刹车问题”——要先算刹车时间!车有可能在题目所给的时间内已经提前停下。
19.“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公式长的模样很像。关键是以下两点:
(1)适用条件:(质点、点电荷)
(2)r的含义:(M与m的重心间距,Q与q的带电体的电荷中心间距)
20.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动态分析:(矢量三角形法)
2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相同! 二者同生同灭同变同性!
平抛运动闪光照片中的五个问题
必修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曲线运动学习脉络图
地球同步卫星知多少
浅谈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区别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从《曲线运动》的教学设计谈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教学设计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梳理曲线运动
从托勒密到开普勒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利用数码摄像机获得平抛运动轨迹
《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飞船、卫星的变轨问题
宇宙中有趣的双星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必修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教学设计
必修2《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说课稿
铅球的最佳抛射角和最少出手速度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设计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学案设计
自制洗衣机脱水原理演示器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从万户到阿姆斯特朗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