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智慧的教育,培养个性的学生,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从根本上革除我国传统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培养的弊端,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拥有不同天资和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问题。自从多元智能理论传入我国,它迅速构成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之一。然而多元智能关注的主要是人的多种智能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几乎不涉及人们的认知过程,并没有关注学生对信息的感知和加工。基于此,有人提出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学习风格理论进行整合。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实施更加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本文对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整合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广大一线的物理教师有所帮助。
一、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理论及其整合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简称MI理论)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八种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八种智能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学生。即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没有高低之分,有的只是组合方式的差异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在多元智能看来,个体智力的发展受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极大影响与制约,即所有智能通过发展都能成为能力。语言智能通过听说读写能使人说话自如或书写流畅;数理逻辑智能通过演绎归纳和推理使人有效地工作和思维;视觉空间智能通过视觉和意象进行绘画能发展人的视觉创作能力和视觉准确定位能力;身体运动智能发展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以及身体表现能力;音乐智能使人学会创作音乐和分析欣赏音乐;人际智能则能关注他人感受并发展与人共事能力;自我认识智能可监控个人思维、展示自律、保持冷静;自然智能可使人对生物和自然物进行鉴别与归类、分析生态和自然环境。这些都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2.学习风格理论
学习风格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Kung.C)根据人类类型说而提出的。荣格把人的学习风格定位为四类;掌握型(感官—思考型)、理解型(直觉—思考型)、人际型(感官—感受型)和自我表达型(直觉—感受型)[3]。该理论认为擅长于不同学习风格的人他们的学习特点、思维方向也不同。掌握型学习者偏重动手操作的或技术性的学习而不是语言、理论。他们喜欢投入实际的、符合逻辑的、有用的事务中。希望以有组织、有效率的方式完成任务。不喜欢开放的或阐述性的作业;理解型学习者喜欢独立思考,采取有逻辑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方式进行学习。善于逻辑讨论、解释、形成理论。在着手工作前,他们会制订计划,组织观念,决定需要的资源;自我表达型学习者渴望探索观念,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法。擅长发现性学习和隐喻的思考。能创造性地表达、推测。喜欢因自己的洞察力和发现而受到肯定;人际型学习者往往个人化,他们倾向于表达情感,喜欢与人建立和睦关系,喜欢互惠学习,与人交流,爱寻求他人的认可。
3.两种理论的整合
两种理论的侧重点不同。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关注学习的内容或“学什么”的不同,以及学习与八种知识或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几乎不关心人们是如何感知并加工信息的。而学习风格正相反,它主要关注“如何学”。通过学习风格,讨论人的学习方法,以及思考过程的风格偏好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却不特别注重学习内容。显然,学习风格与多元智能需要彼此整合。没有多元智能,学习风格将不能很好地顾及学习内容;没有学习风格,多元智能理论也不能顾及思考与感受等不同的学习历程。这两种理论正好可以自然地整合在一起,取长补短。那么,如何将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进行整合呢?美国著名学者哈维·席瓦尔(HarveyF.Silver)和理查德·斯特朗(RichardW.Strong)等人已研究出一套八行四列的表格,每一行表示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智能,每一列表示一种学习风格。这样它清楚地表明了这两种理论的整合。
二、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整合后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用多元智能理论与学习风格整合后来指导物理教学设计,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这种以面向全体学生的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合适的条件,有利于将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到学校的教学课堂中去。
当我们把握住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这两种理论的关键特性,看到它们那么自然的整合在一起。它充分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即顾及到了学习的内容,又考虑了学生认知方式的不同。接下来我们要思考如何围绕这八种智能针对四种学习风格来设计进行物理教学方案。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认真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学习风格
“为学习而设计”,必须做到“心中有人”。教学设计应当认真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认知方式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准备,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智能差异。以保证他们的学习需要与动机、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向家长了解学生情况、通过档案查看学生以前的情况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学习风格类型。
2.分析课程目标,针对每一种智能,创造一些可能的学习机会
为了实现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开放其智能的机会,教师需要问自己一系列的问题,思考如何把有效的多元智能整合到自己的课堂中来。如,对语言智能的开放,教师要思考“我怎样才能把文字、写作、听力、讨论与语言结合到课堂中?”;对数学逻辑智能,要思考“我怎样才能把计算、解题、推理与数学结合到课堂中?”。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尽可能多的列出自己的想法。
然而,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不可能样样精通。所以在开放课程中多元智能的设计时教师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虽然他们有很强的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意识,但遇到具体问题时就觉得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教师们可以组成个智能团,通过和其他教师或者是学生的合作取长补短,充分开放课程中的各种智能。
3.检查并选取达到学习目标最合适的教学活动
从上一步的想法中,根据教育的背景,选取最可行、最有效的教学活动。
4.顾及不同的学习风格
教师喜欢用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教学,这样对那些和教师学习风格不一样的学生很不利,所以教师要顾及到不同的学习风格。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考虑怎样才能将符合四种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和活动整合到授课计划中。教师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用多种学习风格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
5.教学设计的决策和生产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设计者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传媒以及设计的方式方法做出选择和决定,并且创造性地设计出产品,并考察其可行性。
以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为例。我们将看到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是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整合的。(注:⑴,⑵…为教学步骤,“[]”内为学生得出的结论)
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 ||
智能与风格 | 教学策略 | 课堂实例情况 |
掌握型 音乐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自然智能 语言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 | 激发兴趣 实验观察 归纳学习 难度渐进 | ⑴播放美妙旋律,大家想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大家让摆在你们面前的橡皮筋、刻度尺、音叉发出声音,仔细观察想想它们。 ⑶敲击音叉观察物体是在发声前、发声后还是正在发声时在振动? ⑷归纳声音的产生[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⒃让学生思考、讨论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时需要知道什么物理量?需要测量什么?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 |
理解型 数理逻辑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语言智能 | 分析对照 归纳学习 实验研究 获得知识 实验意识 | ⑵比较它们发生时的情形,找出声音产生原因? ⑽和搭档讨论并总结声音的传播条件,及哪些介质能够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传播声音。) ⑾轻轻敲一敲桌子,听发出的声音,再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桌子感受一下听到两次声音是否一样?原因? ⒄为什么公式s=vt是利用回声测距离的原理?听到回声最近距离? |
自我表达型 语言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音乐智能 | 旁征博引 描述感受 假设推论 严谨的科学意识 自我表达 | ⑷能举几个不振动发生的例子吗? ⑸用手摸着喉头部分朗读大屏幕上的结论。 ⑼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其他气体可以吗?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传播吗?用课件演示真空铃实验 ⒁用媒体演示回声的动画,并提出问题开山放炮时为什么能听到隆隆不绝的响声? ⒅编写一段有韵律的诗歌,歌曲等形式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
人际型 语言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 联系生活 合作学习 培养科学意识 分析归纳 创造性思考 | ⑹描述几个在你生活中发生的物体,想一下它们是靠什么传播声音的? ⑺表演实验:“土电话”。教师采访:你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⑻演示“钓鱼、鱼网发声器”的动画,说明什么问题? ⑿用媒体演示声速动画,让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课本上的声速表再结合动画发现规律。(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②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③声音在不同温度下,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 ⒀能说明为什么古代打仗探听敌军是否逼近,要趴在地上听吗? ⒂让学生思考、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时的原理。 |
通过融合学习风格与多元智能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并进行有效的实施和贯彻,教师能够顾及各种风格学习者的强势和弱势,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形式,让学生体验各种活动方式,展示自己的强项并让弱项受到挑战。现在我们回头看看上面的教案设计如何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学习学习物理知识。以下只以这个教学设计中的前几步为例进行分析。
掌握型学习者最佳的学习方式是示范、练习、动手操作,学习偏好遵循一步一步的指导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所以当让他们观察振动物体,让他们找出为什么会发出声音时,很快会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也能很迅速的从老师的话语中明白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为了照顾到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风格和智能。所以在步骤⑴后,我采用了分析对照的教学策略,目的是考虑到理解型学习风格的学生。理解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运用阅读、逻辑讨论与辩论、演讲等学习方式,偏重找事物的关联。这样让他们比较三个物体发声的原因,他们会很快发现振动这一共同的特点。之后我又运用了旁征博引的教学策略让自我表达型学生“能否举几个不振动的例子?”他们喜欢沉思默想、发现性学习、运用自己创造性的方法计划、组织工作。最后,由人际型学生来描述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这种与生活有关的任务是他们的强项。他们喜欢学习直接影响人生活的事物,得到老师的关注,倾向团体经验和项目。也是考虑到人际型学生的这一特点。
从以上教案设计图可以看到,并不是每一种风格学习者的八种智能都可以在一节或两节课内得到训练和强调。教师不可能也不必要在一节课内全部使用八种智能,而应根据单元内容和学习任务进行一至两周的教学安排。在这一周期内,轮换采用四种学习风格和八种智能,让学生接触其强势与非强势风格与智能。这样,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各种智能都得到公平对待。
参考文献:
[1]卡罗林·查普曼著,郅庭瑾译.《在课堂上开放多元智能》[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哈维·希尔瓦等著,张玲译.《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李玲艳:《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整合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教育导刊》,2004年上半年
2010年全国中考物理学业试卷特点与2011年命题趋势预测及复习建议
2012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综合Ⅰ(物理部分)试题分析
抓考点,重点突击声特性
2012年成都中考试题评析
基于中考的科学探究教学与复习策略指导
关注社会热点 预测中考热点
阅读型STS中考试题的欣赏
对物理中考试题的一点思考
2012年中考试题中的物理方法题
对新课标下中考实验题的命题分析
物理中有关作图题的分析
材料科学知识在中考试题中的体现
中考“压强与浮力”专题探究性试题考点题型特征与典型例析
2011年中考物理作图展望
常见机械的效率中考探究题欣赏
中考物理命题技术探索之探究题
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卷的比较与2012年命题趋势预测
2011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
2010年中考速度图像题欣赏
2012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三大考点
物理学科审题错误的原因剖析及改进策略
解读磁现象中的物理思想方法
传感器件入题来
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典型城市2010年中考物理学业试卷比较与命题趋势分析
2012年中考物理“光现象”考点解析
中考物理选择题类型及分析
最有创意的中考试题点评
科技引领中考
2012年北京中考试题评析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