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内的形式
1、发现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相关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想的方案,——实验操作——讨论、归纳与反思。发现式探究学习常用于一些重要的概念、规律课的学习,如“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用多媒体或实验提供一个情景,一辆小车在平面上慢慢停下来,然后提问“小车能不能晚一点停下来或不停下来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然后每桌提供三块粗糙层度明显不同的木板,一个小车,一块可固定在木板上的斜面,让学生操作;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与结论进行反思,鼓励提出新的问题,如“能有没有摩擦的平面吗?”或者“没有摩擦的平面上小车还能走吗?”等等。
2、接受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接受式探究学习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如“质量”一节,教师讲解“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一条木船比一把木椅含的木材多,那么一个物体里所含的物质有多少用什么来表示呢?”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天平挂图与天平实物,让学生分组讨论天平使用的顺序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得出使用顺序与注意事项都是科学的必然要求,最后进行作业。接受式探究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
3、混合式探究,它是指在某些环节是接受式探究,在某些环节是发现式探究。如“机械运动”一节,用接受式探究学习“运动的普遍性”: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故事,提出探究问题,“怎样才能回答这个大问号呢?”指出教材中有现成的答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第二自然段,进行讨论、归纳,自主解决问题。用发现式探究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让学生观看书上插图,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司机说乘客‘没动’,而路旁的孩子说动得‘真快’?”让学生对问题提出猜想,引导学生设计出小实验, 如把课本平放在桌面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分别以桌面、课本、尺子为标准,观察其它二者的运动情况,学生很快认识到“相对不同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情况是不同的。”
课堂内的探究式学习的共同特点是:以问题带动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积极主动的学习代替了被动的强迫学习。课堂内探究性学习成功的关健是:教师善于从教材、社会、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课堂内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提供问题解决所需的材料,如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
二、课外的常见形式
1、探究性实验与制作
物理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材中有许多验证性实验,课堂上完成这类实验,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就行了。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提前向学生提出要求,在家庭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完成。如初二物理一开始讲“测量”则向学生布置测量任务,如测量象棋子的周长、厚度、直径,或重庆到北京铁路全长等。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自已去探寻结论。再如学生自制橡皮筋测力计,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橡皮筋长短不一致,测力计刻度也就有差别,这必定引发学生的新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埋下种子,为拓宽加深教材和培养能力提供契机。课外探究性实验与制作的特点是:学生自主性强,时间、空间相对充足,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五官”的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四到”:手到,耳到,口到,脑到。
2、专题探究活动
《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根椐教材提供的物理实践活动的参考课题,也可以根椐学校所在地的环境、现实,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已提出解决专题的方案,自已调查、实验、上网收集信息,自已得出结论,自已对结论进行反思、评价。专题探究要有成效应做到三点:其一,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首先教师要预见学生小组能否完成专题探究,在完成专题研究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哪些困难,有针对性的作专题讲座;其二,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开展专题研究,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其维持时间较短,因此不断的变化活动形式,可让学生保持兴趣和热情;其三尽量用学校和家长资源来开展研究,这样可避免可能发生的一些安全问题。
3、开展科普讲座
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让他们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关联,树立科学观,开展科普讲座是最有效的方法。科普讲座能够调动学生对自然、社会广泛的兴趣,作科普讲座既可是教师,也可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同学介绍自已最感兴趣的科普知识。
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对于物理中的探究性学习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
2007年江西省南昌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江苏省宿迁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理化合卷物理试题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化学综合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浙江省诸暨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考试科学试卷
2007年湖南省株洲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江苏省淮安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合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湖北省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试题(物理部分)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初中毕业高级中学等学学招生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07年江西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江西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江苏省徐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理化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甘肃省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物理考试试卷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