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考,考生对待考试需保持平常心态,复习时仍要按知识点、题型、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梳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提炼最佳的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下文准备了中考物理一模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 mm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 g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
2.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 )
3.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B )
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4.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C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2 m/s
C.经过6 s,甲、乙两车相距2 m
D.经过5 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
5.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时,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C.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
6.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 s末的速度为9.0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前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1 m/s
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凝固而成的
C.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来的
D.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表面上附着的一层霜粉是升华而形成的
8.下列物理现象: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岸上人看到水中的鱼;③观众看电影;④水中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B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以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近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都较厚
B.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
C.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前
D.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10.某研究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从2 ℃升高至8 ℃过程中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这个图象,可以说明水的温度从2 ℃升高至8 ℃的过程中( C )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11.根据下表列出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纯铁 钨
熔点/℃ -38.8 1 064 1 083 1 515 1 535 3 410
沸点/℃ 357 250 2 360 2 670 2 750 5 900
A.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B.在-40 ℃时,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C.灯泡的灯丝通常是用钨制成的,因为钨的沸点高
D.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12.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二、填空题(101分=10分)
13.如图所示,小华用刻度尺测量某铁棒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1_mm__,测量的结果应为__60.20_cm__cm。
14.如图是一款型号为20的家用高压锅,这里的20是指锅身的直径是20__cm__(填单位);高压锅密封性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__沸点__,当食物煮熟后从限压阀处喷出的白气是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
1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放大镜观察书中的字时,观察到的两种现象,分析甲、乙两幅图可知:小明的放大镜是一个__凸__透镜,若透镜的焦距为5 cm,则观察到甲图现象时,透镜与字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小于5_cm__,观察到乙图现象时,透镜与字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大于10_cm__。
16.老王戴的眼镜中间厚边缘薄,由此判断,老王患的是__远视眼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当其不戴眼镜时,近处射来的光线在眼睛中形成的光路为上图__甲__(填甲或乙)所示。
三、作图题(27分=14分)
17.如图,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工作台上光线太暗,小明想利用两块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将室外的太阳光反射到工作台上,请你通过作光路图帮助小明完成这一构想。
解:
18.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
解:
四、实验题(8分+11分=19分)
19.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__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__,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 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振动的__幅度__相同,这里运用了__控制变量__法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过程
方法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里运用了__替代__法。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玻璃板前10 cm处,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成的像。
再取一支与a等大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使之与蜡烛a的像__完全重合__,该位置就是蜡烛a的__像__的位置。这里运用了__等效__法
问题
讨论 将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并在它后面放一个光屏,为了能使蜡烛a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明亮的像,应将蜡烛a__远离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20.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水=1.0 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物理量 m1/g V1/cm3 V2/cm3 m2/g 干燥软木塞的
密度/(gcm-3)
测量值 6 370 400 16 0.15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如图甲),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如图乙)。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将潮湿的软木塞放在天平上称量__。
(2)上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__。
五、计算题(9分+12分=21分)
21.连云港正在建设的BRT系统(如图所示)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的快速公交系统,它具有专用的车道和站点,有利于中心城区各项功能的向外辐射和向心聚焦。
(1)已知从起点海州站到终点墟沟站的距离约为34 km,若BRT专用车的平均速度80 km/h,则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分钟?
(2)目前,由于堵车现象严重,再加上红绿灯较多,该路段开轿车上班的平均速度仅约40 km/h,该系统运行后,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多少分钟?
解:(1)BRT专用车行驶的时间为t=sv=34 km80 km/h=0.425 h=25.5 min (2)轿车行驶的时间为t=sv=34 km40 km/h=0.85 h=51 min,BRT专用车比轿车节省的时间为t=t-t=51 min-25.5 min=25.5 min
22.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1 kg,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0.4 kg。用这一空瓶装某种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 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总质量为0.9 kg。求:
(1)瓶的容积; (2)金属的质量; (3)金属的密度。
解:(1)m水=0.4 kg-0.1 kg=0.3 kg=300 g,V瓶=V水=m水水=300 g1 g/cm3=300 cm3 (2)m金=0.8 kg-0.1 kg=0.7 kg=700 g,m水=0.9 kg-0.8 kg=0.1 kg=100 g,V水=m水水=100 g1 g/cm3=100 cm3,V金=V瓶-V水=300 cm3-100 cm3=200 cm3,金=m金V金=700 g200 cm3=3.5 g/cm3
这篇中考物理一模模拟试卷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举隅
对高中物理解题思维方法的探究与运用
论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探究高中物理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复合材料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探索
怎样理清高中物理解题思路
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的平衡关系研究
多媒体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综述
谈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能
物理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研究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一点关于改革的切身体会
有限元分析对物理实验设计的影响
谈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对学习差生素质教育研究
高中物理教育方法综述
论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
物理课堂上类比的运用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的方法创新
指导高中学生阅读物理课本的策略
物理学促进了现代技术的发展的策略
科学课程中的物理特征分析
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文理科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探讨
论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的教学革新
谈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引用和价值
深究固体废弃物免烧砖测试以及运用
浅谈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
对《电磁振荡》的教学案例探讨
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