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三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大家要好好把握住高三阶段,好好学习,备战高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物理备考建议,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1、立足学科,抓实双基?
复习中必须防止把学科间交叉综合放到过高的高度,用过多的精力去处理别的学科的知识,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正确思路是立足于本学科,看好学科的“门”?新高考强调向“以能力立意”的转变,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但离开基础知识讲能力,就成无本之木,所以复习中要加强对所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把握能力。
2、重视说理、论证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从历年的高考阅卷中可看到,相当多的考生说理、论证及表达能力较差,缺乏规范性,遇到说理、论证题更是词不达意,逻辑混乱,所以考生必须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3、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和近代物理知识在学习中的渗透?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原子物理占分值越来越大?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近代物理领域的深入研究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习这些科技成果、科技动态,可开拓视野;同时要加强应用性题目的训练,注重收集有关出现信息题的生活模型和反映高科技脉搏的科技模式。
4、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能力是重要的物理素质之一。考生在复习时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高考。通过加强实验,提高实验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5、注意提高解答联系实际的物理题的能力?
考生比较习惯较为传统的、“纯理论”特征明显的“成题”,对与实际联系的题目不是很适应,即使题目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很简单,答对率也不能令人满意。
常见题目的物理情景多是指明如“质点”“小车”“小球”“弹簧”“单摆”“点电荷”等学生熟悉的抽象的物体的“规范”的运动和变化,遇到具体的实际物体或情景时,缺乏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能力、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和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不善于在头脑中把实际过程转化为熟悉的典型的物理过程;考生认知结构中人文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间的断裂和鸿沟,也是造成困难的重要原因。
所谓“联系实际题”其实属于“新情景题”,在进行这类专题复习时,要着重在思维方法方面入手,抓准关键词,剔除“冗余”信息,弄清题目的情景,捕捉解题所需的包括过程、数据等方面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熟悉的物理模型。
【总结】:希望大家在高三阶段不要慌张,多总结,多练习。也希望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物理备考建议可以帮助大家。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3《重力》PPT课件3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8.2《研究液体的压强》PPT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1《从地球变暖谈起》PPT课件2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4《飞出地球》PPT flash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6《滑轮和滑轮组》PPT课件2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1《认识分子》PPT课件4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7.1《怎样描述运动》PPT课件2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1《从地球变暖谈起》PPT flash课件2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PPT课件3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1《认识分子》PPT课件3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8.1《认识压强》PPT课件3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8.1《认识压强》PPT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PPT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PPT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PPT课件2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1《认识分子》PPT flash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PPT课件2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1《从地球变暖谈起》PPT课件3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PPT课件2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PPT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3《重力》PPT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flash ppt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1《认识分子》PPT课件2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5《宇宙深处》PPT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PPT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7.1《怎样描述运动》PPT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8.1《认识压强》PPT课件2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PPT课件1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3《重力》PPT课件2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PPT课件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