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使学生能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向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
3.在复习电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5.本课重点是鉴别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
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鉴别、安全用电、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其中鉴别导体和绝缘体是本节的重点,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节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要从演示实验引出,可以参考课本图4-9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进行排序,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对于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要抓住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这一主要原因,可结合课本图4-13讲解,如果能自制课件来动态描述物理情景,效果会更好.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内容.一定要做好课本图4-12的演示实验,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物质内部自由电荷的数量,除了跟物质的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外部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为导体.
教学设计方案
1.导入 新课:
①电工在安装设备时,导线不够长,要接一段导线,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当场演示接导线,他肯定要把导线外边的皮剥掉,但可能不太会操作,教师应教学帮助.
②问:为什么要把皮剥掉?
③注意:要让学生知道导线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胶、塑料、棉线.
2.演示实验
①出示并讲解教师制作好的导体绝缘体检验板,说明各电器名称
②用裸露出金属丝的导线接通,电珠会亮,如果是电扇就转,是电铃就响.
③取下裸露的电线,换成用导线外皮连接,电珠不亮、电扇不转、电针不响. ④交待电线外皮是什么材料的. ⑤结论:橡胶、塑料不导电.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向学生说明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安全用电教育
①讲解课本图4-11所表示的各种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引出人体可以导电,较大电流通过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②用电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厂、街道、公共场所),可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电器.
③结合日常生活,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能带电修理电器;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搭凉衣物.不能用湿布擦电灯泡,要取下电灯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装上.
④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5.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①结合课本图4-13以金属为例建立导体的微观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③强调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1.引入新课后,各组(或个人)准备实验装置
①各组实验装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灵敏,各接触点要牢固;一是装置中要留出两个导线头,以便于实验操作.
②各组装配好,由教师验收.验收时只要看电路是否接好,不必实验,因实验后会降低下面实验的新鲜感.
2.分组实验
①各组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的,一类是不导电的.
②各级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好用实验来验证.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最后告诉学生: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教师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判别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器材
①问: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两部分材料组成?进行简短的讨论,要求学生要使用刚学过的两个科学名词.
②问:为什么电器要由导体、绝缘体两种材料组成?简短讨论并小结.
探究活动
用金属导线将手电筒上的小电珠、一节干电池连接起来,小电珠正常发光.现将金属导线剪断,把两个断头插入一个盛有水的容器中,两个断头在水中不接触,小电珠不发光.再向水中倒如少量食盐,随着食盐的溶化,小电珠又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摩擦力》学习指导
“摩擦力”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杠杆及其它简单机械》考点分析
巧设实验 突破难点
《摩擦力》说课稿
自行车上的力与机械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一
比萨斜塔为什么不会倒下?
《杠杆》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摩擦利弊 图说增减
阿基米德能撬起地球吗?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三
《杠杆的应用》教学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课设计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实录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杠杆考查题型归类分析
小发明大作用
自制摩擦力演示仪
抓住重点和关键 理解重力概念
“重力”教学设计
宇宙飞船里的超失重现象
《重力》教学设计
如何画杠杠的力臂
走出摩擦力认识的误区
杠杆还会平衡吗?
《简单机械》教学案例分析
自行车与摩擦力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