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在即,各位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对于初一语文的复习,在背诵一些课本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做一些练习题,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八年级物理期末卷吧!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2)一辆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___ ___。
2.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______运动。
3.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4.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min 。
5.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______m远; 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过路 程是20m,这个物体4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7. 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3,质量是6750kg,则它的密度是 ,若将金属块截去2/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
8.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 角从 物质射到 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9.在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如果所用砝码磨损,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如果砝码上沾有油污,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如果所用砝码生锈,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如果调节天平没有将游码放到左端0点,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平时所说的油比水轻是指油的 比水小。(前四个空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 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 8.60cm B.1.60cm C.1.6cm D. 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 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 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13.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 后,得到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14、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
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 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5.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
A. B. C. D.
16.铝的密度是 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
A.每立方米的铝的密度是 kg/m3; B.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 kg/m3;
C.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 kg; D. kg的铝的体积是2m3
17. 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 )
A.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 速度大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
18. 以下所述现象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
C.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弯折了。 D. 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19.质量为270g,体积为270cm3的空心铝球,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
A.170cm3 B.100cm3 C.260cm3 D.233cm3
20.一个质量为0.3kg的容器,装满水时总质量为0.8k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0.7kg,则此液体的密度是:( )
A.1.4103kg/m3 B.0.8103kg/m3 C.0.8kg/m3 D.8kg/cm3
三. 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
21. 在图7中完成光路。
22. 在图8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23.如图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画图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4. 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底(如图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四. 实验题(共20分)
25.小明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这时小明一定是把物距调在_______范围内.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能在屏上得到实像,他们调整了物距,并分别用两只凸透镜进行研究,记录数据如下表。请你分析并回答:
(1)在表格的空缺处填上像的性质。
(2)比较(1)、(2)、(3)组得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比较不同透镜成像大小关系,应选择的两组数据是2和5,或____和___,或__ 和______。
4.3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共2课时)
第四章第3单元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学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14
光的折射学习方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二
光的反射课堂实录
4.3平面镜成像学案
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学案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之十
平面镜成像教案之九
4.3平面镜成像(2课时)导学案
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教案
第二节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教案7
光的折射说课稿二
4.3平面镜成像(一) 学案
平面镜成像(第一课时)导学案
光的折射导学案16
4.3平面镜成像师生共用讲学稿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15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说课稿
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第一课时)
光的反射导学案及课后练习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七
平面镜成像学案 人教版物理15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1)导学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