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最难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也深感有种说不清理还乱,教案经过多次修改才感觉将此问题理顺,现整理如下。
一、追击问题理解(如甲追乙)
1、甲是否在追乙?
在此问题讨论的是v甲是否等于0,若v甲0,则甲在追乙;若v甲=0,则甲不追乙。
2、甲是否能追上乙?
在此问题中讨论的是v甲与v乙的大小关系,若v甲v乙,则甲一定能追上乙;若v甲v乙,则甲一定追不上乙。因此从速度方面讨论甲是否能追上乙,应分析分析v甲=v乙时甲乙位置关系,由此确定甲能否追上乙。
3、甲在何阶段追上乙?
甲在追上乙的过程,甲或乙可能会经历不同性质的运动,应分析运动性质转折点时甲乙的位置关系,由此确定甲追上乙时具体在哪一阶段。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有:(1)学生将第1、2两个讨论的问题混为一谈,即在甲减速追乙过程,常错误分析v甲=0时甲乙的位置关系来确定甲是否能追上乙。(2)学生在第3问题不晓得从转折点分析,常因过程多无法直接确定在甲在哪一阶段追上乙而无从下手。
二、追击相遇的实质
两运动物体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同一位置,在此强调了两物体运动的末状态,该时刻与初始时刻差即为时间,该位置与初始位置差即为位移。因此在追击相遇问题必不可少的要列x-t关系式。
三、追击相遇解析方法
1、常列3个关系式(临界速度法)
式1:两物时间关系式;若两物运动不同步进行要列此式。
式2:两物速度相等关系式;由此确定速度相等时刻(间)。
式3:两物的x-t关系式;由此确定速度相等时两物的位置关系。
2、常画2图(辅助分析问题方法)
图1:两物运动的位置草图,方便建立两物位移之间的联系。
图2:两物运动的v-t图,主要用来分析较复杂的追击。
3、常讨论1通式(△x-t讨论法)
通式:两物位置差△x-t关系式,式中常会有t的二次方。
讨论1:确定相遇,△x = 0。若相遇两次,则差别式△ 0;若只相遇一次,则△= 0;若不相遇,则△ 0。
讨论2:不相遇,由△x/ = 0(△x/表示△x-t关系式对t的导数)确定两物之间的距离出现最值的时间。
讨论3:不论何式解出,t 0;若有物体减速到静止,则在运动过程中的t ≤ t停。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宇宙飞船里的超失重现象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一
走出摩擦力认识的误区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杠杆及其它简单机械》考点分析
人体中的杠杆
自行车与摩擦力
“摩擦力”教学设计
《力与机械》学习指导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我国古代的农用机械
阿基米德能撬起地球吗?
《简单机械》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三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四
《简单机械》复习课设计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实录
怎样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翻跟头魔丸的制作与原理
自行车上的力与机械
对物理9年级几个实验的改进建议
认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抓住重点和关键 理解重力概念
杠杆还会平衡吗?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杠杆》课堂实录
《杠杆》学习指导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