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探究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并相对独立的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它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有如下特点:(一)注重方法训练;(二)注重兴趣激发;(三)重视交流和协作;(四)注重能力培养。探究合作学习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相应的情境下进行物理教学。
关键词:探究、合作、创新、论文
探究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并相对独立的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活动中,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来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增长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活动过程,它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独立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并能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信息,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探究合作学习是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健全体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是一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系统。它除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将十分重视情感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实施探究合作学习必须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就是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有如下特点:
(一)注重方法训练
探究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学,以及在生活中亲身检验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注重研究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它要求学生自己对某个现象首先进行预言,接下来自己做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然后将实验结果与预言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结论。日前,笔者观摩了一位教师的《平面镜成像》一节的评优课。一开始,教者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任务,接下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去实验探索。然后,教者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其实,科学的研究方法只是一个运用正确的方法和系统的过程,通过验证假说,从而获得客观的、确切的知识,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现象的途径,从而产生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预言新的可能和发展新的知识。因此,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动手的过程,它通过人们满怀好奇,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实验,验证有关假设,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到有说服力的结论。
(二)注重兴趣激发
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启动、定向、动力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自觉性,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的源泉隐藏在深处,需要费力才能找到它、掘出它;而且情况往往是:‘接近’和‘挖到’事物的本性及其因果关系的实质,这一过程的本身就是主要兴趣的源泉”。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问题,多方法解决问题,掘出隐藏在深处的“源泉",形成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这节课上,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以‘小猴子捞月亮’,设疑,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最终产生了探根求源的强烈愿望,顺利的把学生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探求上来。
探究合作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以及收集、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养成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讲授为辅。整个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动手实验为中心的。教师不要作过多的交代和要求,而是让学生在教材和说明的指导下自由发挥。一节课是按照“思考与质疑——准备实验——观寨记录——分析总结”这样的模式进行的,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全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探求未知的好奇心易于得到满足。在《平面镜成像》的这节课上,教者在提出问题后,便让学生按上述模式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巡视指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讨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交流和协作
探究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小组合作是落实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据他们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于小组,通过创设一些须小组合作才能达到目标情境。这样,就可形成“合作”、“组外竞争”的格局,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例如:与同伴一起准备实验器材;与小组同学一起重温上一次的课或前面的内容;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你的测量结果,并讨论产生结论的原因。在《平面镜成像》的这节课上,学生两三人一组,自己选择工具,合作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后便提出如下观点:
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运动方向相反:3、像与物左右相反
4、像与物颜色相同:5、像是正立的:6、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7、物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然后,教师让学生证明所提出的观点的正确性,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方法,如:有一位学生为了证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提出点燃蜡烛,将蜡烛油滴到镜面上,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针对这一做法,另一位学生指出,点燃蜡烛有明火,存在安全隐患,主张改用将笔贴在镜面上,观察像与物来验证。再如,一位同学为了证明像与物左右相反,提供的方法是:面对镜子,闭起左眼,观察到像是闭起右眼,从而验证了所提供的结论。这些分析讨论既生动形象,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去芜存菁,得出正确结论。
(四)注重能力培养
探究合作学习要求物理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且实验器材非常简单,许多来自生活,来自家庭。如在《平面镜成像》的这节课上,所选用的器材:镜子、蜡烛、尺子、玻璃等。这是因为简单的、生活他的材料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畏难情绪。另外,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可以很容易找到这些材料的替代物,使得动手活动易于展开。
探究合作学习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而不是将科学的结论和知识告诉学生,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教学便淡化了对学生定义化、概念化和公式化的要求,而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相互协作能力等等。
其实,探究合作学习的主旨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信任学生,民主对待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进行物理教学,方能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照物问题的两种情形
伽利略斜面与牛顿大炮
《力的基本概念》复习导学案
大地为何会旋转
力学专项模拟测试题
“频闪照片”的分析、计算、推理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二
《运动和力》基础达标(A卷)
玻璃杯在物理小实验中的妙用
巧用铅笔做物理实验
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一道参照物例题的一题多变
一道长度测量例题的一题多变
有关力的探究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要点
《运动和力》单元检测题四(参考答案)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一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雪崩之谜
《运动和力》考点分析
二力合成与二力平衡的异同
《西游记》拍摄中孙悟空真的能腾云驾雾吗?
中国古代对力和运动的认识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惯性定律的建立过程
长度的特殊测量
拔河比赛取胜谋略
合理推导公式 巧解力学问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