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11月7日“嫦娥一号”顺利高度为200公里、周期为127分钟的进入环月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标志性工程。绕月探测作为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探月工程及绕月探测的实施,对于巩固我国航天大国地位、提高国家科技和经济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有关“嫦娥一号”的发射、奔月、绕月、探月等过程,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与之有关的试题必定成为2008年各地中考的热点。笔者尝试编拟以下试题,供参考。
图1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1、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是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如图1)。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⑴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填“固”、“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既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⑵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部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后形成的。
(3)卫星随火箭一起离开开发射塔飞向太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火箭推力对卫星做了功
C.卫星的动能和势能不断增加
D.燃料的化学能最终会转化成为卫星的机械能
火箭把卫星送入绕地球飞行的大椭圆轨道,星箭分离,卫星打开太阳能帆板,展开后的(即太阳能电池翼)就像是飞船长出两对硕大的翅膀。太阳帆板有充电和供电两大功能,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通过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来为飞船上的电器设备提供能源。
2、太阳帆板充电时将__________能转化成化学能,供电时将_________能转化成电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太阳能越来越被广泛的利用。请说出两点使用太阳能的优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嫦娥奔月”的路线由绕地、地月转移、绕月三段拼接而成(如图2),需要卫星发动机点火10次来实现。在绕地飞行段通过4次变轨,使卫星获得飞向月球的足够速度;在地月转移段,通过3次修正来精确瞄准月球;在绕月段通过3次近月制动来捕获月球,建立工作轨道。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第三次近地点(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和第一次近月点变轨(实现月球捕获),此两次变轨均具有短暂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出现撞击月球或飞离月球的可能。
变轨发射是先把卫星送到地球的大椭圆同步转移轨道,当卫星到达近地点(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距地心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时,发动机点火对卫星加速,当速度达到沿大圆做圆周运动所需的速度时,卫星就不再沿椭圆轨道运行,而是沿圆周运动,这样卫星就实现了变轨。
3、卫星沿大椭圆同步转移轨道运行,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发动机未点火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越来越小
B.卫星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越来越大
C.卫星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越来越大
D.卫星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4、加点的文字说明(选填“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卫星加速时发动机应该向卫星的(选填“前方”或“后方”)喷火。卫星近月制动时,发动机应该向卫星的(选填“前方”或“后方”)喷火。
5、下面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的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的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的所有推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前进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探明月壤层里“氦3”的储量和分布,是“嫦娥一号”的任务之一。“氦3”主要是来自于太阳风,地球上是非常缺乏的。“氦3”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100吨“氦3”就能满足全球一年的电力需求,10吨“氦3”所发的电,就可满足我国一年的用电量。探明月球上“氦3”的储量和分布,对未来能源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6.如图3所示,为了形象的描述核能的获得,两位同学分别画了一张利用核能途径的原理图;其中甲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图乙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对能源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将能源分为三类:第一类能源来自地球以外,第二类能源来自地球内部,第三类能源来自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人们已经利用的太阳能和核燃料分别属于( )
A.太阳能是第一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二类能源
B.太阳能是第二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三类能源
C.太阳能是第二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一类能源
D.太阳能是第一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三类能源
按照“嫦娥工程”计划,我国将在2012年发射首颗“登月探测器”,携月球车一起登陆月球,月球车将进行月面巡视勘察。
8.月球上物体的重力约为地球上的1/6,这导致月球表面的土壤远比地球上的松软,使得在月球上行走远比在地球上容易打滑,月球车的车轮表面应做得很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
9.月球车可使用_______(选填“汽油机”、“柴油机”或“电动机”)驱动,当前方有高于25cm的障碍物时,月球车上的障碍探测器就会发出预警,障碍物探测器不能利用____________(选填“激光”、“ 电磁波”或“超声波”)的反射来工作。
10.月球车上装有机械臂,机械臂前端有一“岩芯取样器”,可将月球上的岩石研磨取回研究,“岩芯取样器”应尽可能挑选硬度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材料制作。
月球探测车要克服的主要难题有:
11.指令迟滞问题。当以5cm/s行进的探测车发现某种情况后,向地球发出一个无线电信号,地球上的设备接收到这个信号立即回发一个无线电指令。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108m,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则当这一指令到达月球时,已比探测车发出信号时至少滞后了_________s,探测车已移动了_________cm。
12.大温差问题。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温度的变化完全由阳光直接决定。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达150℃,而夜间会降至-180℃,昼夜温差高达330℃,即使在白天,照亮区域与阴影区域的温差同样高达300℃。请说出两条如此大的温度变化易对车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WORD教案7
人教版必修二6.3《万有引力定律》WORD教案4
人教版必修二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WORD教案5
人教版必修二5.2《平抛运动》WORD教案5
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WORD教案6
人教版必修二5.2《平抛运动》WORD教案2
人教版必修二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WORD教案8
人教版必修二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WORD教案4
人教版必修二6.3《万有引力定律》WORD教案9
人教版必修二5.1《曲线运动》WORD教案3
人教版必修二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WORD教案3
人教版必修二5.2《平抛运动》WORD教案7
人教版必修二5.2《平抛运动》WORD教案10
人教版必修二5.1《曲线运动》WORD教案7
人教版必修二6.3《万有引力定律》WORD教案5
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WORD教案9
人教版必修二5.2《平抛运动》WORD教案4
人教版必修二6.3《万有引力定律》WORD教案3
人教版必修二5.1《曲线运动》WORD教案4
人教版必修二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WORD教案6
人教版必修二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WORD教案2
人教版必修二5.1《曲线运动》WORD教案6
人教版必修二5.1《曲线运动》WORD教案9
人教版必修二5.1《曲线运动》WORD教案8
人教版必修二6.3《万有引力定律》WORD教案8
人教版必修二5.2《平抛运动》WORD教案3
人教版必修二6.5《宇宙航行》WORD教案5
人教版必修二6.3《万有引力定律》WORD教案7
人教版必修二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WORD教案2
人教版必修二5.1《曲线运动》WORD教案15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