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物理试题解答。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2015沈阳中考)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
B.通过30 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
C.第6 s时,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大
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
3. (2015兰州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西湖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B.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
C.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D.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
4. 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C.光速和声速一样 D.光的传播速度是
5. (2015年山东济宁中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2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用来降温的是( )
A.景区喷雾 B.人造雪景 C.撒盐融雪 D.人工降雨
图2
6. 在图3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水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图3
7. 艾梅同学将一只点燃的蜡烛靠近妈妈的梳妆镜,她发现镜子中出现了两个该蜡烛的虚像(两像大部分重叠但稍有错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烛光经玻璃前表面反射形成一个虚像,经后表面反射又形成了一个虚像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会产生两个像
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应选择厚一些的透明玻璃板
D.在水面上方处悬枚硬币A,将同样的硬币B置于水面下,当从水面上看到B 与A的像重合时,真实的B与水面的距离也是
8. 如图4所示,为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等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9. 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C.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
10. (2015浙江宁波中考)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6所示。可以判断( )
A. 是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B.是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C.是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D.是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11. 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 ,则这种牛奶( )
牛奶中掺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A.未掺水
B.掺水含量20%以下
C.掺水含量20%~30%
D.掺水含量30%以上
12. (2015广州中考)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7所示,则(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3. (2015广东中考)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合适的单位或数值:①一个苹果大约是________;②水的密度是________ ;③教室门的高度约为 ________。
14.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
15. 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 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16. 暗室里,在发白光的手电筒前放置一块红色的透明胶片,对着白墙照射,白墙上会出现______颜色的光斑;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______颜色的字。
17.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图8),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若停表每格为 ,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8. 在密度单位中= ,测得一只苹果的质量为,体积为,则苹果的密度为 。
19. 巧妙利用物质的属性可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如玻璃窗利用玻璃具有良好的_____性,增加室内的亮度。双层玻璃窗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这是在声音的______减弱噪声。密封在玻璃瓶内的水凝固成冰时,质量________。
20. 某大桥全长约1.7 km,晓军骑摩托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通过此桥,需 s;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晓军是 的。
21. 如图9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光源 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 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 将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22. 如图10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请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图10
23. 请画出图11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图11
四、计算、探究题(24题12分,25题10分,26题10分,共32分)
24. 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黏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2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总质量为 。
(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 。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
(5)针对小刚的实验方案,请提出改进办法 。
25. (2015浙江湖州中考)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13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图13
(1)小明的推测是___________。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_________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图14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15所示,质量 的某空心砖,规格为,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 。求:
(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2)每生产一块空心砖比生产同规格的一块实心砖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1. D 解析:由题图可知,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如10 s内甲车通过的距离为40 m,乙车通过的距离为60 m,根据速度公式 可知,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A选项错误;通过30 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短,故B选项错误;第6 s时,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两车的质量相等,所以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小,故C选项错误;由于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故D选项正确。
2. D 解析:夏天冰糕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糕后放出热量液化成的小水滴,所以A选项错误;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玻璃内表面放热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所以B选项错误;干冰容易升华,而升华是吸收热量的,所以C选项错误;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3. C 解析:声速的大小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 ,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与声音的频率无关,故C选项错误,A、B、D选项都正确。
4. B 解析:声和光的传播不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光速比声速大,C选项错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小,D选项错误。
5. A 解析:景区喷雾,雾气不断汽化吸热,可以使环境温度降低;人造雪景是通过机器设备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凝固成冰晶,其目的是制造雪景;撒盐融雪是通过向雪上撒盐来降低雪的熔点,从而加快雪的熔化;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得周围的水蒸气迅速降温变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逐渐熔化形成雨,主要目的是缓解旱情。综上所述,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6. C 解析:铁属于晶体,它在熔化时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体现在图像上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所以C选项正确。
7. A 解析:玻璃有两个面,并且都会将蜡烛经镜面反射成像,由于玻璃有厚度,这时便会有两个不完全重叠的像,故A正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原因是梳妆镜不透明,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B错误。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C错误。在水面上方处悬枚硬币A,将同样的硬币B置于水面下,当从水面上看到B与A的像重合时,此时看到是B的偏高的虚像,因此B与水面的距离大于,故D错误。
8. B 解析: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物体不管距离平面镜多远,所成虚像都是等大、正立的。故选B。
9. C 解析: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打是为了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故C选项正确。
10. A 解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鱼通过水面成一个虚像,像和鱼关于水面对称,由于是从水下向水面看,所以鱼的像在上面,鱼在下面,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 是鱼的像, 是实际的鱼,即是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因此A选项正确。
11. C 解析:根据公式,计算出牛奶样品的密度 。对照表中数据可知,这种牛奶的密度正好介于掺水含量 和的牛奶之间。故选C。
12. C 解析:甲、乙两瓶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后,天平仍然平衡,这表明甲、乙两瓶液体的质量相等,故A、B选项错误;从题图中可看出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 可得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13. 解析:一个苹果的质量在 左右;水的密度是 ;中学生的身高在 左右,教室门的高度比中学生身高略高一些,在 左右。
14. 音调 响度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男低音歌手的低就是指音调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放声高唱是指唱歌的声音大,即响度大。
15. 4 不变 衣领 解析: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红在衣冠镜前 ,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 ,因此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因此小红走近镜子时,镜中像的大小不变;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物体反射的光线越强,所成的像会越清晰,因此光源要照向衣领。
16. 红 黑 解析:红色的透明胶片只能使白光中的红光透过,红光透过胶片后照在白墙上被反射,被反射的红光进入眼睛,墙上出现红颜色的光斑。绿光照在白纸上被白纸反射,白纸看起来是绿色的;绿光照在红字上,绿光被红字吸收,红字上没有光发生反射,没有光线进入眼睛,字看起来是黑色的。
17. 时间 小于 解析: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实验中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小车通过全程的距离 ,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上半程与下半程通过的路程相等,上半程所用时间为 ,下半程所用时间为 ,根据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大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8. 解析:把换算为,把 换算为 得, ,根据密度公式得苹果的密度为 。
19. 透光 传播过程中 不变 解析:在生活中的玻璃窗是利用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增加室内亮度的。同时双层的玻璃窗有很好的隔音效果,即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密封在玻璃瓶内的水凝固成冰时,虽然它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其质量是不变的。
20. 170 静止 解析:晓军骑摩托车通过此桥需要的时间 ,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晓军与摩托车相对位置不变,因此晓军是静止的。
21. 80 向右 解析: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后产生的光斑将向右移到A的位置,如图1所示。
22. 如图2所示 解析:首先画出法线,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图2 图3
23. 如图3所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4. (1)81.8 (2)46 (3)1.1 (4)从烧杯向量筒中倒石油时,烧杯中有残留,使所测得的石油体积偏小,从而使密度值偏大 (5)先测出石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适量石油倒入量筒后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石油的质量
解析:(1)从题图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可知,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为 。(2)视线应与量筒中石油的凹液面底部相平,石油的体积为 。(3)石油的质量 ,石油的密度。(4)从烧杯向量筒中倒石油时,烧杯中有残留,使所测得的石油体积偏小,从而使密度值偏大。(5)先测出石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适量石油倒入量筒后,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石油的质量。
25. (1)折射光线消失 (2)光斑消失 (3)不会,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会达到90,而后折射光线消失,光屏上的光斑也会消失。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不会出现折射角达到90,而后折射光线消失的现象。
26. 解:(1)该砖块的总体积 ,材料的密度 。
(2)同规格实心砖的质量 ,可节省的材料 。
为大家推荐的中考物理试题解答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雷电现象和避雷针的发明
《电压 电阻》学习指导
电路中被测电压的部分电路的判别方法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你两招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设计
牛顿与理想化法
电路有故障,电表来帮忙
实验时多次测量,原因何在?
电学探究题考查探秘
探究电阻中的实验方法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设计
焦耳定律演示器
《滑动变阻器》课件
纵览《电压 电阻》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探究的意义在于发现与创新
非纯电阻电路电功及电功率问题例析
《变阻器》实验教学创新课堂设计
《变阻器》课件
《电压 电阻》复习提纲
教你怎样读电路图
《电压 电阻》同步练习
《电压表》课件
聚焦电压热点题
电压创新题赏析
《电阻箱及其原理》课件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近距离感知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