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在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的复习阶段,从学习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以及这一章节解题套路的回顾,总体感觉学生做一些具有明显套路特征典型问题应该是轻车熟路,但下面这一典型套路路却难倒了许多学生,究竟难在何处?
例题:一跳伞运动员从350m高空离开直升机落下,开始未打开伞,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才打开伞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m/s,求跳伞运动员在空中自由下落的高度(g取10m/s2)。
针对这一典型问题师生已经建立的解题套路有:(1)运动学问题要画出运动草图;(2)对连续两段非完整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设转折点的速度(少设未知数少列方程);(3)不同过程的列方程形式尽可能相同(便于化简)。
因此,本题画出设转折点的速度为v1,由此可列全过程位移方程为x=v1*v1/(2g)+(v2*v2-v1*v1)/(2a),代入数据x=350、g=10、v2=4、a=-2可得v1*v1=3460/3m。这样自由下落的高度h= v1*v1/(2g)=173/3m。
为什么学生对此问题却无从下手呢?笔者经过仔细查阅了几个同学的运动草图发现了问题所在:虽然学生都知道运动员下落的初速度为0,第一阶段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为g,但在草图中并没有将这些隐藏的已知标出来。如图中(1)所示,然后图所标相关量进行胡乱列式,最却无法化简将解答进行到底。笔者在辅导中要求将这些大家都道的这些量也标到草图中,如图图中(2)所示,从图中(2)中所给这些量能列什么方程或列哪些方程明显简便,结果这些学生都能说出应用基本公式2ax=v*v-v0*v0列出正确的方程。
由此看出,学生对隐藏已知量虽然是熟知,但却没有将它们明显的表达出经至于在解题中就看不到这些明知的已经,制约了正常的解题思路。笔者深深感受到老师在教学中在做好这些细节的板演与强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运动和力综合检测试题
机械效率同步复习试题1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5.2《实验探究:用双缝干涉观光的》WORD教案1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同步复习试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2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2.1《电子》WORD教案2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5.3《光的衍射与偏振》WORD教案3
力综合检测试题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4.1《光的折射定律》WORD教案2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课时作业2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1.2《动量》WORD教案1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4.1《光的折射定律》WORD教案1
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运动和力检测试题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5.4《激光》WORD教案1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4.3《光的全反射》WORD教案1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6.3《相对论时空观》WORD教案1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2.3《光谱 氢原子光谱》WORD教案1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时作业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5.3《光的衍射与偏振》WORD教案2
液体的压强同步检测试题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1.3《动量守恒定律》WORD教案1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
运动和力课堂作业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课时训练
液体的压强课时作业2
液体的压强课时作业1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6.5《广义相对论》WORD教案1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1.4《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1
机械效率同步复习试题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