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因此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同时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明确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设走下去,即提出问题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但是,时至今日,走进我们的课堂,“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比比皆是,因此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使“研究性学习”得以普及和推广,我们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提问能力,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谈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1 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意义
问题的提出过程也是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海森堡也曾说过:“提出真正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李政道也坦言:“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问。”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和探索的果,牛顿正是以常见的苹果落地而提出问题,最终发现万有引力,进而研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可见,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由于应试教育中重结果轻过程和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我国普遍存在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学生提问的勇气反而逐渐减少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2 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措施
2.1 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从初中考试的压力中升入高中的学生,他们在“题海”中泡大,只适应“应试教育”,不善于提出问题。开学之初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发现的现象,任意提出问题,诸如会游泳的人在水中为什么不沉、人为什么长两只眼睛等,培养问题意识;然后强调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如提出昨天会下雨吗?(无价值),明天会下雨吗?(有价值);再针对教学中的某种对象提出问题,如高速公路的夜景照片中为何有那么多条灯带、灯带为何有长有短等。学生不敢提问,除未掌握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思想方面的原因。一是怕别人说自己的水平低,二是怕说错了被别人讥笑,三是怕提出不同看法得罪老师。为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质疑,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讨论的结果作适当的总结和归纳。这种以问题解难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问题活动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那些提问水平较低,提出一些肤浅的甚至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学生,尤其需要鼓励,切忌讥笑,讽刺挖苦,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影响其提问的积极性。对那些提问水平高,问题提得多、质量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作为典型,立为榜样,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以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焕发学生提问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数量就会增加,质量就会提高,能力就会增强。
2.2 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工作,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所以,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的动力之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方式很多,除了实验演示和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外,在讲授概念、验证定律或习题求解时,还应该考虑学生提问可能出现的困难,采用适当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产生源源不断的问题。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启发学生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2.3 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时学生往往对教师还有很大的依赖性,要么提不出,要么提出一些肤浅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如:引导他们通过课前预习,认真读书,仔细思考,从教材中寻找疑点,发现问题;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发现并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后复习,整理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纵横关系,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联系实际,认真思考,发现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提问作为经常性的作业来抓,在提问中学习。通过提问增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觉悟,真正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习惯。
2.4 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提问
课本中给出的情景,对引入课题、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有着重要意义,要充分利用,并尽可能给学生展示图片、音像实物等,给学生必要的体验,但还远远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开发一些联系生活的情景,增加学生的体验与探究,效果会更佳。
2.5 引导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提出问题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不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有取之不尽的提问素材。例如:做“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有些学生打出的纸带不清楚;有些学生打下的纸带第一、第二点间距大于2mm;验证守恒时动能增加量总小于势能减小量,原因何在呢?学生自然提出问题,教师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归纳,经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是可以找出问题的原因的。
2.6 导致悖论,引发学生提问
根据心理学知识,知觉具有恒常性。在知觉中由于人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参与,使知觉往往不随条件变化而变化,表现为相对稳定性。当解决某个问题时,常会用解决类似问题的思维模式,造成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学中通过引出悖论,使学生处于思维矛盾状态之中,由于对同一问题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他们的推导似乎逻辑严密、论据充足、原则合理但结论又互不相容,在比较中必然会发现问题,从而产生解决矛盾的求知动力。例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若汽车所受阻力不变,当牵引力增大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增大,速度也不断增大但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因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根据功率公式P=FV推断,当牵引力增大时,速度应当减小。你认为那一种分析正确?该如何解释上述矛盾。教学中教师有意地导致悖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讨论中,通过说理和辨析的结合,正确和错误的交锋,不仅能消除错误概念,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7 从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产生问题
物理概念和规律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形成过程也各不相同,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中提出问题,这有助于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例如:动量守恒定律推导中,可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动量守恒为什么要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呢?若外力之和不为零,还守恒吗?你能从推导中找出原因吗?(2)动量守恒是由牛顿运动定律推出的,那么为什么要讲动量守恒定律呢?它究竟比牛顿运动定律优越在何处?(3)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有方向吗?(4)既然运动是相对的,那么表达式中速度应是相对哪个参考系的速度呢?通过这些问题提出、讨论,会使学生充分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系统性、条件性、矢量性和相对性。
2.8 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教师习惯于面面俱到,一节课几乎被教师的讲授给“垄断”了,甚至有时出现拖堂的现象。由此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和懒惰性,严重制约了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关键是教师必须坚决抛弃传统的注入式而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法是诱导学生沿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认识道路前进的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问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教师用一小锤水平敲击放在水平面上的小球,请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学生观察的结果是小球作曲线运动,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自然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球不一直飞出,而是一边前进、一边下落呢?学生必然会从力的角度去研究与推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水平方向不受力,作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作自由落体运动。然后教师用平抛运动演示器,演示出平抛运动的确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准确地揭示出了平抛运动的实质及研究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一定会总结出来“平抛运动”是只在重力作用下的两种运动的合成,其运动轨迹应是抛物线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是逐步发展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2013教科版必修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二4.2《功率》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第3章第1节《天体运动》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动能 动能定理》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第1章第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宇宙航行》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第1章《抛体运动》ppt复习课件
教科版必修二第一章《抛体运动》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二3.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PPT课件01
2013教科版必修二《功》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行星的运动》ppt课件2
2013教科版必修二《楞次定律》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二1.4《斜抛运动》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第3章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行星的运动》ppt课件3
2013教科版必修二第2章第2节《圆周运动的向心力》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二4.5《机械能守恒定律》PPT课件01
教科版必修二3.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PPT课件02
2013教科版必修二《平抛物体的运动》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二3.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PPT课件03
教科版必修二1.2《天体运动》PPT课件02
2013教科版必修二第1章第1节《曲线运动》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ppt课件1
2013教科版必修二《宇宙航行》ppt课件1
2013教科版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平抛物体的运动》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二5.3《初识量子论》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二4.3《动能与势能》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第2章第1节《描述圆周运动》ppt课件
2013教科版必修二第1章第3.4节《平抛运动 斜抛运动》ppt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