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照物的选取
例1 (2012?温州)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
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解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萤火一号”与“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火卫一”探测器为参照物,它们这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以地球、太阳、火星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选B。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2 (2012?南通)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 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
二、速度与物体运动
例3 (2012?滨州)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解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
例4 (2012?安徽)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1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解析:物体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路程;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就是位置的变化.由图1可知,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是MP+PN两段线段,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是MN,从数学知识知,MN<MP+PN;但前后两次位置的变化都是线段MN.故选D。
点评: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位移,要注意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三、力的三要素
例5 (2012?绍兴)如图2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如图2所示物体受到力的方向不同,观察到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选B。
点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上将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例6 (2012?荆州)下课时,有同学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会翻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与力的方向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解析: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推课桌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课桌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选B。
点评:理解力的三要素会对力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
四、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例7 (2012?绥化)如图3所示,当电灯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析: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当两个力满足四个条件时,才是一对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二者分别作用在电线和电灯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因此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二者分别作用在电线和电灯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既不是相互作用力,又不是平衡力,故CD选项都是错误的。故选A。
点评:平衡力的成立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相互作用力的成立条件:异物、同线、等大、反向;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最大区别。
例8 (2012?咸宁)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4甲、乙所示,则在图像描述的运动过程中( )
A.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b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前6秒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甲图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说明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正确;a货物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正确;b货物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正确;由图像可知:前6秒内,a货物运动的路程是0.4m,b货物运动的路程是0.6m,所以根据可知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根据图像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平衡力的辨别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五、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9 (2012?宜昌)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解析: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力与否与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无关。静止的物体可能不受力的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误;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没有力的作用时,运动的物体将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会慢慢停下来,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力(即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例10 (2012?随州)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C.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
解析: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就有力的作用,故B错误;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要么静止、要么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
点评: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也可以利用其运动状态的变化来判定其受力情况。
六、平衡力的判断
例11 (2012?泰安)如图5所示是人们向空中抛出实心球到实心球落地而停止运动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D.实心球停在地上
解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平衡状态是指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球在空中上升或者下落时,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此时球只受重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断变化,受力不平衡,故AB选项不符合题意;当球落到地面上时,由于惯性继续滚动,但由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所以越滚越慢。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受力不平衡,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当在地面上静止时,受竖直向下重力和地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所以此时受平衡力。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平衡力的理解,关键是能分清不同情况下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
例12 (2012?泉州)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受到的平衡力是( )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地球的吸引力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解析: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茶杯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茶杯的吸引力,它和茶杯对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茶杯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竖直向上,受力物体都是茶杯,两个力大小都等于茶杯的重力大小,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故选D。
点评: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要从平衡力的四个条件逐条分析,有一个条件不符合,两个力也不是平衡力。
七、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例13 (2012?扬州)下列情景中利用惯性的是( )
A.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
B.禁止汽车超载行驶
C.公交车启动时,提醒乘客抓好扶手
D.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就能套紧锤头
解析:判断某一现象是否利用了惯性,主要看物体是否在这一现象中由于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被利用。系安全带是防止突然减速或突然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倾倒,导致受伤,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A错误;汽车超载会增大惯性,当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容易造成车祸,应该防止,故B错误;汽车启动时乘客容易后仰,应该抓住扶手,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撞击头部,故C错误;撞击时,锤柄停止,锤头由于惯性继续运动而套在锤柄上,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惯性的事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是依据惯性来完成的。
例14 (2012?南通)下列示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的汽车看见远处有障碍物时提前减速 D.跳远时快速助跑
解析:惯性是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有时对我们有用、有时有害,特别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拍打衣服前,衣服和灰尘一起静止,当拍打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从衣服上掉下来,是利用惯性;将足球踢出后,足球不再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射入球门,是利用惯性;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看见远处有障碍物,要提前减速,否则,由于惯性,汽车不能马上停下来,而发生交通事故,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助跑的目的是让运动员在起跳前有一个较大的速度,起跳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他起跳前的速度,从而能跳的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故选C。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对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知道惯性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也能更好的防止它带来的危害。
备战2016高考物理一轮备考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总结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2016高考物理一轮备考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匀速圆周运动公式总结
盘点2016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动力学知识点
盘点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点
物理2016高考复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
物理2016高考一轮备考速度知识点
物理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动量知识点
盘点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交变电流知识点
物理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电磁感应知识点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知识点
2016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2016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平抛运动公式
2016年高考物理复习必考知识点记忆口诀
备战2016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竖直上抛运动公式
盘点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物理高考一轮复习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知识点
备战2016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备战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盘点高考物理复习时间位移知识点
盘点高考物理复习天体运动过程基本参量
16年高三一轮复习交变电流知识点
2016年高中物理复习功和能知识点总结
2016年高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精讲
2016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运动的描述口诀
物理2016高考一轮复习常见的力知识点
总结高考物理一轮备考冲量与动量知识点
盘点2016年高考物理复习易错知识点
2016高考物理复习动量和冲量知识点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