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已经很明确,正如山东教育厅厅长齐涛所说:“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给每一个孩子、每一类孩子都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大家走自己的路,发挥自己的个性。通过高考配套改革,最终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1]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康宁在其文章《为什么学校会对学生的发展不负责》中指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学校的一项基本职能。”[2]无论是个性的培养还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学无疑是最重要的阶段,中学课堂教学便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平台。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因此,笔者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为例,就如何创设物理课堂教学高潮做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教学高潮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重难点交叉处,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激发,使师生产生一种共同的愉悦和冲动,思维进入最活跃阶段,从而使师生都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3]一般说来,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高潮中时,学生对教学反应是敏感而强烈的;或是因急于想知道结果而凝神思考;或是因解决了某一重点难题而释然愉悦;或是为有了新发现而惊奇、欣喜;或是为领悟到知识内涵的情理而激动自豪;此时,学生处于异常的激情和成功的体验之中;学生的认知与激情促进,实现了知、情、意的飞跃与升华。下面就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高潮的创设方法做具体讨论。
1 创设物理课堂教学高潮的方法
1.1 巧设悬念创设高潮
有位心理学家说:“我们体验到,在那些使人困惑的情境中,我们被引起的动机最为强烈。假如我们完全解答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全部紧张感就消失了。因为没有什么使人感到兴味,我们就不再感到兴趣。”可见悬念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铁球碰鼻”的演示实验:将一个适当的铁球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让铁球与垂直线成一定角度且刚好接触鼻子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朝教师鼻子打来时,学生为教师捏了一把汗,不知老师能否避免这一“劫难”,但教师那安详的神态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已被唤醒,情不自禁地思考其中的奥秘,这样就创设了一个导入课堂教学的小高潮,从而为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2 引导思考创设高潮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巧妙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创造情景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索真理,净化情境的过程中时,就形成了教学高潮。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富有启发性和想象力的教学,能触及学生认知、审美和道德深层区域,使教学成为具有吸引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解释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后的运动状态一直是一个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坐在沿平直铁路匀速行驶的火车里,将手中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当苹果落下时,是落在你的手里,还是落在你的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跟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讨论,认识到苹果在竖直方向虽然先上后下,但水平方向由于抛出后不受力,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随火车一起匀速运动,克服认识上的难点,纠正“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点。又如,在讲授分子运动论的概念时,可引用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暗香来”,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稍作讨论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体现了学科渗透的新课程理念。
1.3 创设认知冲突产生教学高潮
没有认知冲突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所认知的知识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学生也很难产生成就感,所学知识易遗忘,更难形成学习能力。另外,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当学习者发现不能用头脑里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一个新问题或发现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悖,就会产生“认知失衡”,也会产生认知的内驱力。因此,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认知冲突,产生教学高潮,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气功表演中的例子: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了一块大石板,然后让助手用大铁锤打击石板,学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安然无恙。这种物理情景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冲突----被锤打怎么不受伤?学生头脑中有了疑问。教师适时引导:如果气功师身上不压大石板,而让大铁锤直接打击其腹部,气功师愿意吗?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想探究压力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学习用品如铅笔进行探索:两指压紧铅笔两端时感觉一样吗?如果不,哪一端效果更明显?如果把铅笔的一端固定在桌面,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另一端感觉又怎样?学生经历探究体验后,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就可以产生深刻的印象,继而引发他们更深一步进行定量探索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1.4 师生互换角色创设教学高潮
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时期,生理、心理上由不成熟逐步趋向成熟,独立意识增强,有相当的自我表现欲,时时要表现出“成人感”,渴望在某些场合有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适时适度互换角色,正好为他们提供尝试成功、树立自我形象的机会。互换角色,学生精神亢奋,思考积极,往往会争着站在教师的位置上,学着教师的样子,大胆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发现。如果其他同学当上了“老师”,他们更不迷信盲从,而要设法反驳“老师”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勇于争辩,所以课堂气氛热烈,会产生由教师讲授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互换角色还能使学生大胆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具体要求,使教师的点拨更加有效。此外,还可以通过师生转化角色创设教学高潮。比如让教师从“演员”的角色转化成“导演”的角色,让学生从“听众”或“观众”的角色转化成“演员”的角色,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演”中实现教学高潮。
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较学生高出一筹。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学和思维过程,常常可发现其中存在师生间的逻辑差异与空白,正是这些逻辑空白形成了思维障碍。比如,对于某些章节、某一知识点等可由学生参与进行备课、讲课,担任“教师”或“演员”的角色。只要与课堂内容有关的任何问题都可以作为参与课题。学生为了能在讲台上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担当好“教师”或“演员”的角色便纷纷到图书馆、阅览室、上网查阅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授课中涉及某一学生的研究课题时便由学生在讲台上为同学们展示成果。学生听学生讲课,身份是平等的、课堂气氛是轻松愉悦的,尤其是台上的同学面对台下同学的一个个提问时更是高潮迭起,或从容应答,或平平淡淡,或妙趣横生,使原来较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1.5 合理运用CAI创设教学高潮
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简称。CAI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多样化,它具有有严谨的科学性、统一的实用性和及时的交互性。尤其是在揭示物理教学过程的微观实质,展示物理思维的形成途径,描述物理思想的产生,物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CAI都有其独到之处。因而,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CAI创设教学高潮,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动画功能及有关外设模拟课堂演示实验。解决许多用常规手段难以表达或可见度低的实验,如有关波的实验(波的独立性、波的干涉和衍射等)、透镜成像(成像原理、演示物体靠近或远离透镜时,像的动态变化)等。教师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放大微观世界,采用“放慢镜头”模拟外部环境变化等手法来演示分子动理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碰撞过程、物体微小形变)、气体状态变化等一些实验。这些画面清晰、直观并且可以瞬间定格、重复播放,既减少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理解快、记忆扎实。另外,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生实验的模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手脑并用,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高一学生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就可以用模拟型教学,学生通过计算机,在机器的要求下边思考边选择实验仪器,组建模拟装置,自己设定钩码的质量,观测不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选择数据处理等。通过这种教学,不仅引导和培养了学生动脑的习惯,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拓宽思维的环境。总之,教师可以借助CAI创设生动形象、丰富真实的学习环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眼耳脑全部调动并聚集于一点,形成教学高潮,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1.6 引入物理学史创设教学高潮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作为改革物理教学的一种手段正日益受到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因为这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确立的三维目标。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来看,物理学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及科学发现的历史背景、现实来源及其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来看,有助于我们学习科学家的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艺术,为学生提供一个个典型的科学探究的案例教育;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来看,可以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将物理学史引入中学物理课,以物理学家的高尚人格感染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能从中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能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们那种为真理、为科学忘我追求、甘愿献身的精神。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荡起阵阵波澜,洗涤他们的灵魂、提升他们的人格,以饱含敬仰的姿态进入物理课的学习状态。比如,在讲惯性定律之前,可以这样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简单的、但又十分复杂的定律。说它简单是因为人们天天都与这个定律接触,说它复杂是指这个定律从我们所熟知的无数多个实例中抽象出来,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几代物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最后由牛顿总结而出,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惯性定律。牛顿曾说,他之所以取得一些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话足以看出牛顿谦虚的学习态度,但这也确是事实,伽利略就是其中的巨人之一”。然后再简要介绍一下伽利略的生平、事迹,有助于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史,从科学家探索规律的艰难历程的史实,亲历物理过程,体验探究自然规律奥秘的艰辛与喜悦,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需要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体会到物理学家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为人风范,这样就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创设了教学高潮,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2 结束语
现实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处处体现着美,课堂教学高潮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美的体现。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掌握创设课堂教学高潮艺术美的原则和时机,适时适地创设课堂教学高潮。合理运用好这些创设教学高潮的方法,是教与学之间顺利沟通的一个有效桥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是真正推进课改、实现素质教育中每个中学物理教师都应该加强和训练的技能。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随堂达标练习题8
波粒二象性课件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教案1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随堂达标练习题36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随堂达标练习题34
电场强度课件6
欧姆定律应用教案1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随堂达标练习题35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练测试题24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随堂达标练习题4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4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4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随堂达标练习题33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6
热机课件6
热力学第二定律教案2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随堂达标练习题9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练测试题27
热力学第一定律教案3
物态的变化教案3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练测试题25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随堂达标练习题7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7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教案2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3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随堂达标练习题31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练测试题23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练测试题28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5
物态的变化教案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