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是为了教师配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操作演示的实验.演示实验在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演示实验可以起到这一教学效果.
1 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第 一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能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尽量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同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这样课堂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两根可以弯曲的吸管、一个杯子和一把剪刀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香水喷雾器的演示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会感到魔术般的惊奇,为什么快速吹上面的吸管时水杯中的水会被吸上来并喷出.生活中用到的空气加湿器是不是与此原理一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当学生认真地学习本节的内容时,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到一种成就感,他就会觉得学习物理知识不再是一种累赘而是一种快乐和有意义的.进而做到以学生主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和思考,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上《光的折射》一节时,教师只需要一枚硬币、一个不透明的杯子和一瓶水就可以做一个让学生感到惊奇的小实验(或者一只筷子和一杯水).当教师把硬币放在杯子底部,然后慢慢地移动直到眼睛看不到杯子底部的硬币为止,然后我们将水慢慢地倒入杯中时,在此视角又能重新看到杯子底部的硬币.此后又一次移动我们的视角,同样移到第二次不能看到杯子底部的硬币.此时又慢慢地向杯子里加水,又能看到杯子底部的硬币.这样就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知道其中的道理后又可以让学生感到一种自豪感,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强的求知欲望与兴趣.
2 演示实验可以有效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
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演示实验展示物理现象和变化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或是与学生的经验相抵触的现象和过程.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HJ1.45mm]识,形成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认识规律奠定基础.要使学生对物理学中许多的概念和规律准确的理解单靠死记硬背是不科学的,这要求教师要借助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研究表明,形象记忆要比文字记忆更有效、更持久,演示实验展现了物理现象变化的过程,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更加牢固.
例如,在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演示实验可以起直观的效果.在这一节中教师只要用丝绸、玻璃棒、毛皮、金属棒、橡胶棒和两个验电器就可以让学生对本节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首先,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然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发现玻璃棒有吸引轻小纸屑的现象.后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让橡胶棒靠近小纸屑,发现橡胶棒同样具有吸引轻小纸屑的现象.可以说明一些物体被摩擦后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现象说明该物体带电.这样让学生对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对电不再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而是可以具体体现的.其次,通过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发现铂片的张角有时大有时小,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自然联想到电荷有多有少.当验电器带的电荷多时铂片的张角大,反之电荷少时铂片的张角小.得出电荷量的概念.最后,用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其中一个验电器,此时该验电第 一器金属铂张开,然后通过橡胶棒把该用电器和另一个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接,发现两验电器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在上述的过程中把橡胶棒换成金属棒,则发现带电的验电器的张角减小,没带电的验电器从没张角变为有张角.这一现象说明开始没带电的验电器现在带了电,而前面带电的验电器的张角变小这说明前面带电的验电器带的电变少了.进一步说明橡胶棒不导电,金属棒可以导电.得出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而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这样通过演示实验的步步深入,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掌握.
3 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一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所以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既然观察能力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此重要,那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好方式.演示实验是通过教具重现物理现象的一种活动,通过重现的现象让学生建立第一印象,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对现象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不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去预测实验的结果,这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归纳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4 演示实验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般课堂演示实验都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大多数不需要实验室专配的实验仪器.而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把它们组合起来即可.例如引入摩擦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手和桌子接触并让自己的手在桌上来回的推动,学生会感觉到手受到课桌的阻阻碍作用,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摩擦力的概念.并让学生加大手对桌子的压力,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从小的一个实验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
5 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操作技能
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除了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还可以教[HJ1.52mm]给学生周密的思考、操作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讲解为什么要这样来做演示实验,如果换种操作过程是否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这样不仅要让学生看到表象还要知道其中道理.
例如,在做电学类实验时,一般是先画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在连接实物图的过程中,电路中的开关一定要断开,如果电路中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应注意电表的正负极,而且在不能估计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第 一 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时,需要采用试触的方法来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大小,再选取合适的量程,从而避免损坏电表.在通电前还要认真地检查电路无误后方可接通开关.在记录数据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单位.得出数据后还要分析数据的误差.实验完成后应整理好实验的仪器.这些操作虽然是最基本的但教师要起示范作用,中学生具有很强效仿性,长期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一定会使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操作技能.
6 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作用
在讲授一节物理新课内容时,如果能够用演示实验导入本节课,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获取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推理能力,将实验结果上升到理论,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物体的沉浮条件这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空的牙膏壳、一个大的水槽即可完成本节课的导入.首先,将水倒入水槽中,然后将空的并且里面充有空气的牙膏壳放入水槽底部,会看见牙膏壳往上浮起最后静止在水面上.为什么?(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受力分析)学生:由前面学过的知识可知,在牙膏壳上升的过程中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并且这个力大于重力,直到它们静止在水面上时,这个力才与重力平衡.其次,改变牙膏壳的瘪鼓程度,使牙膏壳能悬浮在水中.这又是为什么?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是难点之一,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导入,学生不但对这节课的兴趣大增,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体下沉、上浮、悬浮和漂浮的过程和条件.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7 小结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也是一门抽象学科,要让学生学好物理学,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课堂演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师能使抽象的物理现象有一个具体、生动的展现,将使物理现象直观化、可视化,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有一个模第 一 型,便于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记忆.研究表明人类对图像的记忆远比对文字的记忆强,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记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
演示实验虽比直接讲授法需要的时间多,但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和分析的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这是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演示实验对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演示实验将对物理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阅读时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如何答好物理问答题
自学成才的电学大师
“铜瓮雷鸣”的实验
两球相吸与相斥
学好物理需要好奇心
“循烟燃烛”的实验
如何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纸人共振”
感受大气压
有趣的喷泉
留心生活学好物理
让物体飞起来
“准备功课”要做足
慈石提棋
如何开拓思路学物理
“瓶子喝水”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有趣的蜡烛跷跷板
“首泽浮针”
《力与运动》的教学建议
“虚管悬液”实验
高中生怎样学好物理
中国的“居里夫人”
密封实验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高考物理如何得高分
如何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
易拉罐自动吸水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