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物理:“有意思”。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动手动脑成为物理学习的习惯。
三、热爱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激发参与热情
关键词:兴趣 主动性 热爱学生
正文:
德国着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如何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如何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打造有效的物理课堂……这些问题是否得到有效的解决,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我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实践的: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物理:“有意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通过精心设计“悬念”问题情境并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中来,为教学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上课铃响了,我走进了教室,不慌不忙拉上了窗帘并熄灭了所有的灯,使教室处在黑暗中,学生们不知我的意图,感到疑惑不解,并小声议论着,2分钟过去了,学生见我没有上课的意思,感到茫然,我突然问道:
师:谁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描述我们所处的环境?
生:黑暗。
师:此时我们特别想要得到什么?
生:光(学生齐声回答)。
师:光从何而来?
生:光源。
(这时我打开了灯,学生们感到眼前一亮,显得很是兴奋,我拿出了激光笔问道)
师:激光笔是不是光源?它发出的光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屏幕上的?它的传播路径又是怎样的呢?
(我在黑板上写出了标题:3.3光的直线传播)
师:激光笔发出的光是通过什么物质传播的?
生:空气。
师:你能否再举出其他光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吗?
(学生频频举手踊跃发言……)
师:激光笔发出的光的传播路径你能看到吗?
生A:能。
生B:不能。
(我又关了灯,在黑暗中用激光笔打出激光,学生们睁大了眼睛对看不见激光的行进路线而感到疑惑不解)
师:怎样才能看到?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看见它的传播路径呢?……
这个教学片段是通过创设悬念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学习兴趣,我利用黑暗提出问题,利用黑暗让学生感受“光”,利用黑暗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奋,增加了教学的新鲜感,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动手动脑成为物理学习的习惯。
世界着名教育心理学家----“多元智力”之父霍华德·加德纳说过:“除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非常积极的角色,除非他们学会了提问,学会了动手做,除非他们在头脑中重新建构所学到的知识,并根据需要进行转换,他们的学习成果都要消失”。
科学研究表明:
不同教学方式学生对应的平均掌握率:
教学方式 掌握率
教师讲授 5%
学生阅读 10%
视听并用 20%
老师演示 30%
学生讨论 50%
学生实践 70%
学生教别人 95%
现实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比率
教学方式 采用率
教师讲授 95%
学生阅读 80%
视听并用 70%
老师演示 65%
学生讨论 45%
学生实践 20%
学生教别人 5%
通过上述对比可知,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是高效的。在课堂中,学生“由疑而思”后的 “自主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充分的利用和延伸学生固有的“自发求知”、“展示自我”、“争强好胜”的本能,促使他们认真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各项任务,以便在课堂上生生间、师生间公开展示自学效果,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表现欲。它是互教、互学的过程,是基本问题解决的过程,是老师“再备课”的过程。“讲课”的同学是抱着充分展示自我的心态进行的,其他同学是带着质疑的心态倾听的,每位同学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影评者”。每位同学都象准备评课的“专家”听课一样来欣赏精彩的展示,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变成了“学堂”。
唯有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动手动脑学物理,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
三、热爱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激发参与热情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个过程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思考结果、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取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石,情是心灵的钥匙,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共同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要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期望。当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领会不透,问题答不完整时,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再想一想”、“还有要补充的吗?”鼓励学生再尝试,并与学生一起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策略。教师应清除“唯我独尊”的心理,营造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当好“平等中的首席”。
分子热运动课件2
平抛运动教案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9月月考试题4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案
怎样产生感应电流课件
电从发电厂输到家里课件
九年级物理上册9月联考试题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课件1
广播和电视课件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教案1
九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试题5
比热容课件3
九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试题8
九年级物理上册9月月考试题1
分子热运动课件3
九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试题6
电功率与安全用电课件
比热容课件1
分子热运动课件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1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课件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课件2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件1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教案
浩瀚的宇宙课件
九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试题7
伏安法测电阻课件
九年级物理上册9月月考试题2
比热容课件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