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1706—1790)富兰克林是美国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1706年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工人家庭。1714年入小学,仅读二年。12岁时开始作印刷学徒工。1726年开设自己的印刷厂。1731年富兰克林倡导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图书馆。1751年资助创办了宾西法尼亚大学。他参加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参加了制定美国第一部宪法。1790年逝世于费城,终年84岁。
富兰克林的科学研究活动实际上是在1745年以后才开始的。1746年,英国人柯林森赠给富兰克林一只莱顿瓶,富兰克林很感兴趣,开始了他的电学研究。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人们对电的认识更加丰富。
1747年,富兰克林根据实验提出:在正常条件下,电是以一定的量存在于所有物质中的一种元素;电跟流体一样,摩擦的作用可以使它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但不能创造;任何孤立物体的电总量是不变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荷守恒定律。他把摩擦时物体获得的电的多余部分叫做带正电,物体失去电而不足的部分叫做带负电,而且正、负电荷可以互相抵消,并用“+”、“-”号来表示正、负电荷。严格地说,这种关于电的一元流体理论在今天看来并不正确,但他所使用的正电和负电的术语至今仍被采用,他还观察到导体的尖端更易于放电等。
富兰克林还用莱顿瓶作了统一“天电”和“地电”的研究。他用丝手帕糊了个风筝,风筝上安装一根尖铁丝用来引云中的电,铁丝与放风筝的麻线连接在一起,麻线的下端系一段丝带和一把金属钥匙,钥匙作为导体,以备引出电来,放风筝时手握丝带,以防电通过身体受伤害。1752年7月,在大雷雨的一天,46岁的富兰克林带着21岁的儿子来到牧场,把风筝放到天上有闪电的云层中。他们观察到麻线上的小纤维都竖立起来,跟摩擦产生的电效果一样;他用手指靠近钥匙,立即有电火花从手指上闪过;他使莱顿瓶充电,再放电,产生的效果都跟摩擦电完全相同。这就是著名的富兰克林费城风筝实验。它清楚地证明了雷电就是一种放电现象,使人类对电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后来富兰克林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避雷针。富兰克林的实验是很危险的,他没出人身事故完全是一种侥幸。1753年7月,俄国学者赫曼在用雷电做实验时,被雷电击毙,为科学献出了生命。
显微镜和望远镜达标试题1
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教案
电容器和电容学案2
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复习题14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学案1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课件
眼睛和眼镜达标试题3
声的利用达标试题2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1
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复习题1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达标试题1
2017届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训练3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达标试题3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3
生活中的透镜达标试题3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
电源与电流学案2
平面镜成像达标试题2
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复习题16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4
2017届中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精炼检测题33
能量转换和守恒课件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2
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复习题18
显微镜和望远镜达标试题3
2017届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训练17
平面镜成像达标试题3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1
生活中的透镜达标试题2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5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