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生主体参与型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实际,探讨了建立阐述了学生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往往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被忽略,于是学生逐渐丧失了思考的主动性、更丧失了创造能力。不过可喜的是,这种教育“主体性缺位”现象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重视。笔者认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需要构建一种学生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不论是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反馈都要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规律,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能事先了解学习内容,有助于提前发现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使听课具有针对性,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很好的提高听课的效率。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业负担重,缺乏自我约束力,并且不知道如何有效的预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给学生引导。
1.1预习内容选择
在布置预习内容时,教师应分析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如果是预习内容的难度在学生目前知识水平之内,那么这样的预习不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反之,如果预习内容太简单,不仅会加重学生本已沉重的课业负担,而且会使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如果预习内容太难,通篇都是难点,学生无法从中找出自己具体的困惑所在,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
1.2预习题设置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率的预习,教师应该注意课前预习题目设置的有效性。不少学生抓不住预习内容的重点,或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预习,这都会导致预习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教师要把握好一下几点:
一,预习题量适中。笔者认为预习题量以五个左右为宜,若是预习题量太大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预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强调动笔。防止由于没有做笔记而导致上课时忘记预习内容此类情况发生。另外,为了减少学生负担,不需要学生将每个预习题目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只需将疑点在书中勾画出即可。
三,预习题难度设置要有梯度。一个班上学生学习能力必然参差不齐,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问题的难度需要有层次性。另外,简单的题目往往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其继续深入学习;较难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难点的印象,有助于在课堂上抓住难点。
2课堂教学
2.1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参与学习的作用,因而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课前导入。
一,生活经验导入: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如果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导入新课,许多同学都有亲身体验,在接受时也会容易得多。例如,在《热现象》这一章时,我通过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各种常见现象,比如冰箱打开后看到白气、窗户上的冰花、樟脑球变小、灯泡用久钨丝变细灯泡变黑、湿衣服变干、舞台上的雾气效果等等。让学生通过猜测,把同一物态变化过程的现象归为一类,之后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从而导入物态变化的概念。
二,实验导入: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直观性、 趣味性、 启发性的优点,通过物理实验进行导入,从而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实验展现出来。
三,惊奇现象导入法。比如: 在讲 “运动和静止” 时,首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 “抓” 德国子弹的故事。这样,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而且让他们在惊奇中讨论事件的原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不知不觉的参与进来,共同讨论,从而弄清 “运动”和“相对静止”。
此外还有复习旧知识导入,物理学史导入,故事导入法等等各种各样的导入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内容精讲
精讲是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它不同于满堂灌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避免了整个课堂满堂灌而没有起伏,能够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有助于学生抓住最重要的知识点。精讲并不是讲得越少越好,它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精讲内容,通过精炼的语言把重点、难点、疑点讲透。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简短的写在黑板的一角,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难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核心,教师要通过语音,语速,语调,表情,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者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的教师会成为学生的偶象,这样才能实现如古人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目标,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另外,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按照例题的难度、思维方法等方面精选例题进行讲解,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解答过程可由教师完整写出或者部分写出,或请同学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时,不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更重要是让学生也参与进去。
2.3自主学习
教学效果并不与课堂上老师讲课时间成正比,所以要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学习时间和互动空间,让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例如,在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时,我问“怎样可以使铁丝的温度升高?”,然后留出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自由讨论。答案五花八门,有的用手捂热,有的在地上摩擦,有的反复弯曲,有的在太阳底下烤热等等。之后,我又让学生把他们的答案分成两类,并说说他们分类的理由。最后,自然地导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课后反馈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注重课前备课和上课,很少去关注课后学生和同事的反馈。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宗旨,我认为在课后教师应主动询问学生、同行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
首先,问学生。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课堂难度、课堂气氛、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对老师的意见与建议等等,这样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然,对待学生幼稚的意见,要去伪存真,否则反而会降低教学绩效。至于询问学生意见的形式,最有效的就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有利于双向交流,谈话自然,容易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对话,有利于情感沟通。但是如果学生对面对面交流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那么也可以采取问卷等其他间接形式。
其次,问同行。教师应倾听同事和领导对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种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意见往往针对性强,含金量较高,很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埃德加?富.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汪皓月.生命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张力远.浅谈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家庭电路教案
八年级下苏科版2.3熔化和凝固5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1.3令人厌烦的噪声2课件课件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案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案
火箭教案
八年级下苏科版1.2声音的特性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2.3熔化和凝固1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2.1温度计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2.3熔化和凝固8课件课件
动能和势能教案
八年级下苏科版1.1声音是什么3课件课件
认识电路教案
八年级下苏科版2.4升华和凝华5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2.4升华和凝华3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1.1声现象课件课件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教案
八年级下苏科版2.3熔化和凝固3课件课件
内能的改变教案
八年级下苏科版2.4升华和凝华2课件课件
3.8揭开色彩的奥秘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1.2声音的特性1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1.1声的利用课件课件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八年级下苏科版1.4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课件课件
八年级下苏科版2.1物质的属性2课件课件
电阻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功率教案
八年级下苏科版1.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件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