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学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人接受教育不再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及个人的终身学习,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中心,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如何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就非常强调人要有道德,有良心,如果一个人知识渊博,但道德败坏,那么他对社会的危害就非常之大。如电脑黑客,他们都是一些非常聪明的电脑专家,但他们不是用他们的智慧造福大众,而是制造电脑病毒,给社会添乱。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讲述我国历史上的科技贡献或科技成果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如我教“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时,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在教“动与静”一节时,讲述了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极大的鼓舞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报效祖国,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节时,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相互的,如果你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尊重别人。教育同学们之间应讲友爱、宽容、理解、忍让和团结。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改变以往“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情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精讲、少讲,一堂课最多讲授不超过20分钟。授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剩下的探究可由学生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放给学生。如我在讲“乐音与噪声”一节时,我播放了一段音乐,内容丰富多彩,有交响乐,女高音,男低音演唱,风声、雨声、汽车发动的声音,闹市里的声音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丰富多彩,接着我就安排学生拿出橡皮筋、塑料尺、音叉、摸自己的喉咙等探究活动。整个过程课堂气氛活泼,效果极佳。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
3.关注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状态,使学生自主创新地主动学习和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鼓励学生“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不好,就怕没问题”,要求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质疑,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大胆假设,独立思考,多方求证。创新教育中后进生和优等生平等,创新是全体学生都应享有的权利。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开发和利用所有学生的创造能源。我们不能歧视这些差生,因为他们中不少人很可能是很有创造潜能的天才。正像达尔文、爱迪生那类曾被校方认为是“糊涂虫、没出息”而被赶出校门的所谓差等生,不也成为着名的科学家吗?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要承认人的客观差异性,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对学习成绩差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辅导,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增强他们的信心,使所有学生的创造素质都得到相应提高。
4.组织学生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动员学生多做一些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在他们“玩”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如在“沸腾”一节的教学后,我布置学生课外制作“纸锅”。“声音”一节的教学后,我布置学生制作“土电话”,然后拿到班上比较,看谁制作的最好,使学生养成勤动手,动脑的习惯。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寻求真理的乐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5.重视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续很长,时间一久容易“走神”思想不集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提问迫使其聚精会神,动脑思考。
艺术性的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如:在讲“速度”一节中,开始就提出三个问题:(1)同时启程的骑车人与步行人,如何判断他们快慢?(2)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如何比较其快慢?(3)如何比较百米短跑冠军和万米冠军的快慢?这样的提问,为学生建立“速度”这个概念铺平了道路。
对学生的回答,答对了,教师应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若答错了,教师应给予纠正,并给予鼓励,切忌板起面孔训斥或嘲笑他们,以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积极性。
6.多方评价,培养学生的特长 评价学生不能单凭学习成绩。而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参与水平、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精神与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可制作表格记录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在学校教师评价很笨,但是他们却成了科学家。此外,在班上营造师生共同研究,共同讨论的民主开放的学习风气。教师要放下架子,到学生当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细心钻研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就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4
人教版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教案5
人教版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教案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WORD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5《机械能及其转化》WORD教案3
人教版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教案9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3《大气压强》WORD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WORD教案3
人教版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教案4
人教版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3《大气压强》WORD教案7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WORD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WORD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3《大气压强》WORD教案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3《摩擦力》WORD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3《摩擦力》WORD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1《压强》WORD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2《机械效率》WORD教案4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1
人教版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WORD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1《压强》WORD教案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10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2《机械效率》WORD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1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7
人教版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教案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WORD教案4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