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小编准备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随堂测试,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个矢量
B.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不对其他物体施力
答案:A
解析:力是矢量A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B、D错误;两物体不接触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力,如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等,C错误。
2.在体育运动中,人的身体重心位置随着姿势的变化而改变,下列姿势中身体重心位于体外的是()
答案:B
3.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B.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面发生了弹性形变
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答案:C
解析:汽车与桥面相互挤压都发生了形变,B错;由于桥面发生弹性形变,所以对汽车有向上的弹力,C对D错;由于汽车发生了形变,所以对桥面产生向下的压力,A错。
4.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A、F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A一定小于GB.FA与FB大小相等
C.FA与FB是一对平衡力D.FA与FB大小之和等于G
答案:B
解析:由A、B两点等高,AO、BO等长可知,AO绳与BO绳的拉力对称,B选项正确;若两绳间的夹角=120时,FA=FB=G;当120时:FA=FB
5.如图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的拉力为F1、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F2,则()
A.躺着比坐着时F1大 B.坐着比躺着时F1大
C.坐着比躺着时F2大 D.躺着比坐着时F2大
答案:B
解析:人坐在吊床上时,可把人视为一个质点挂在吊床中间;人躺在吊床上时,可把人视为一根等于人身高的杆。显然,人坐在吊床上时,吊床两端系绳的拉力夹角较大,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坐着比躺着时F1大,选项B正确,A错误;人坐在吊床上或躺在吊床上,处于静止状态时,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都等于重力,选项C、D错误。
6.(九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绳ac和绳bc中的拉力分别为()
A.32mg,12mg B.12mg,32mg
C.34mg,12mg D.12mg,34mg
答案:A
解析:设绳ac中的拉力为F1,bc中的拉力为F2,则有水平方向:F1sin30=F2sin60。
竖直方向:F1cos30+F2cos60=mg。
由以上两式可得F1=32mg,F2=12mg,故A项正确。
7.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水平力F可能不变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答案:BC
解析:容器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摩擦力平衡,盛满水前墙面对容器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如果一直没有达到正压力F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则水平力F可能不变,选项B、C正确。
8.千斤顶是驾驶员离不开的基本工具,如图所示是简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N
C.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答案:ABD
解析:由于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与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故B对;又由两臂产生的合力应为1.0105N,而两臂的夹角恰为120,所以两臂所受压力大小均为1.0105N,A对。若使两臂靠拢,则两臂夹角变小,两分力变小,故C错,D对。
9.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N。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沿斜面向上
C.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N,方向竖直向上
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3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答案:AD
解析:由于拉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即F=mgsin30=4.9N,所以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A正确,B错;支持力FN=mgcos30=4.93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C错,D正确。
10.(南充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8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答案:BD
解析:用力拉F之前,以A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有
fA=kx=0.02400N=8NmAg=12.5N;施加水平拉力之后,假设物体B依然静止,以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有
fB=F+kx=1N+0.02400N=9NmBg=15N,故物体B依然静止,弹簧保持原状态,即木块A所受摩擦力不变,大小依然是8N,木块B所受摩擦力是9N,所以选项B、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5分)(威海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把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金属板,金属板向左运动,此时两个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P与金属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N。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P重13N,根据表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可推算出物块P的材料为________。
(A)材料动摩擦因数
金属金属0.10
橡胶金属0.50
木头金属0.20
皮革金属0.28
答案:2.60N 木头
解析:分析物块P的受力情况可知,物块P受金属板给P的滑动摩擦力Ff,方向向左,受弹簧测力计向右的拉力F,由二力平衡可知,Ff=F,测力计读数为2.60N,所以Ff=2.60N;又根据Ff=G可得:=FfG=0.2,从表中对比得知,物块P为木头。
12.(6分)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
代表符号L0LxL1L2L3L4L5L6
数值(cm)25.3527.3529.3531.3033.435.3537.4039.30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________。
(3)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x)。
(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答案:(1)竖直 (2)静止 L3 1mm (3)Lx
(4)4.9 10g
解析: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1)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竖直方向。(2)弹簧静止时测原长。数据记录时要保留四位有效数字,所以L3不规范;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3)横轴是弹簧长度与Lx的差值,(4)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Fl=1010-39.8210-2=4.9N/m;砝码盘质量为m=kxg=4.9210-29.8=10-2kg=10g。
13.(7分)(潍坊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三校联考)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3)如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力F 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的实验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图所示
(2)AC
(3)张华的实验符合实验事实
(4)①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②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③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
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海岳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有一种圆珠笔,内部有一根小弹簧。如图所示,当笔杆竖直放置时,在圆珠笔尾部的按钮上放一个200g的砝码,砝码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2mm。现用这支圆珠笔水平推一本放在桌面上质量为800g的书,当按钮压缩量为2.4mm(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时,这本书恰好匀速运动。试求:
(1)笔内小弹簧的劲度系数;
(2)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
答案:(1)1000N/m (2)0.3
解析:(1)由于砝码处于静止,则kx=mg
所以有k=mgx=0.210210-3N/m=1000N/m
(2)要使书恰好能匀速运动,则kxmg
得=kxmg=10002.410-30.810=0.3
15.(10分)(九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检测)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时,恰好能匀速下滑,如图(a)所示;现用细线系住物体A,并平行于斜面向上绕过光滑的定滑轮,另一端系住物体B,物体A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上滑,如图(b)所示,求物体B的质量。(sin37=0.6,cos37=0.8,tan37=0.75)
答案:mB=1.2m
解析:当物体A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受力图如图甲,
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为0,所以f=mgsin
当物体A沿斜面匀速上滑时,受力图如图乙,A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沿斜面向下,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仍为0
故TA=f+mgsin
对物体B TA=mBg
由以上各式求出 mB=1.2m。
16.(10分)如图甲所示,由两根短杆组成的一个自锁定起重吊钩,将它放入被吊的空罐内,使其张开一定的夹角压紧在罐壁上,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当钢绳向上提起时,两杆对罐壁压紧,摩擦力足够大,就能将重物提升起来;罐越重,短杆提供的压力越大,称为自锁定机构。若罐重力为G,短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求吊起该重物时,短杆对罐壁的压力(短杆质量不计)。
答案:32G
解析:由题意杆罐之间的摩擦力F =G2,所以短杆对罐壁的压力FN=Ftan=G2tan60=32G。
17.(12分)(日照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体乙的质量m2=4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1)54m1g 34m1g (2)34m1g 方向水平向左 (3)1.6kg
解析:(1)FTOA=m1gcos=54m1g
FTOB=m1gtan=34m1g
(2)Ff=FTOB=34m1g
方向水平向左
(3)Ffm=m2g=0.340N=12N
当FTOB=34m1g=Ffm=12N时,
m1=1.6kg,即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1.6kg。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随堂测试,希望大家喜欢。
2007年江西省南昌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江苏省徐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理化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江苏省淮安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初中毕业高级中学等学学招生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甘肃省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物理考试试卷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
2007年江西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07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理科综合试卷
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07年浙江省诸暨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考试试卷科学参考答案
200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合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江西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江苏省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化学综合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浙江省诸暨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考试科学试卷
2007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