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主要是高科技的竞争,高科技人才又来源于教育,21世纪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具有创造性人才的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认真学习适应新课程标准,重新认识教育过程、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育方法。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笔者就自身教学反思,谈以下三点感受。
一、新课的引入是否培养学生兴趣,所提问题是否激发学生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为新课教学埋下伏笔。
例如:运动的描述一节,充分得用教学资源、动画、录像、展示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敏捷地抓了过来,确是一颗德国子弹,此时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好奇心,同时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并为讲述参照物和机械运动埋下了伏笔
二、重点、难点教学是否是最佳方式。例如:这节课的内容描述物体运动的核心是参照物。难点是参照物的选择,而参照物这个概念教学不能仅通过教师讲解,要充分运用一定的录像片,同时要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去发现概念的确切含义。例如录像片中坐在行走的车中的两个小朋友,相互没有运动。而地面的小朋友却发现车上的小朋友在快速运动,这样同学们很快明白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选取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三、每节教学内容的教学是否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每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物理学理论的根基和精髓,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基本概念须通过实验(演示、分组)获得。
例如:讲电流的磁场后提前让学生准备铜导线,并让学生绕成矩形,上新课时让学生猜想磁能否生电?此时课堂十分活跃(可能生电、可能不生电)然后学生根据猜想分组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轻松的得到“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要产生电流。”
总的来说,物理教学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已去摸索科学探究方法,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学会评估,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经历同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时类似的过程,从而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材。
教科版必修一1.3《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3.7《超重与失重》PPT课件4
2013教科版必修一第1章第五节《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4.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课件2
2013教科版必修一第1章第一节《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1.7《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2.4《摩擦力》PPT课件1
2013教科版必修一3.4《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2.2《重力》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4.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PPT课件3
2013教科版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ppt复习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1.8《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1.5《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3.8《汽车安全运行与牛顿运动定律》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课件3
教科版必修一3.4《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3
教科版必修一3.3《牛顿第二定律》PPT课件3
2013教科版必修一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1.4《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PPT课件1
2013教科版必修一4.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平衡的稳定性(选学)》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1.2《位置变化的描述 位移》PPT课件2
教科版必修一2.4《摩擦力》PPT课件4
教科版必修一1.1《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PPT课件2
教科版必修一2.5《力的合成》PPT课件1
2013教科版必修一第1章第七节《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一3.2《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1
教科版必修一4.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PPT课件5
教科版必修一3.7《超重与失重》PPT课件3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