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蒙》和《正蒙注》
我国古代在寻求物质组成的规律时,也曾反映了朴素的物质不连续性和物质最小单位不可分割的思想。例如《墨经》中说:“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端,无间也”。即认为“端”是物的起始,把物体分割到“无厚”,便达到处于最前(即分割到最后)的质点。端是最基本的东西,最基本的东西是无间隙的。这可以说是原子论的萌芽。但是这种“原子论”的观点,后来没有得到多少发展。与此类似的是早在古希腊时代,西方就认为原子是物质结构的基本粒子。这种观点经过了好几个发展阶段,到19世纪初,英国道尔顿建立了化学原子论,成功地解释了物质的各种变化,因而确定了原子论的地位。
但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元气的观点,直到现代,西方物理学家认为中国的元气学说、提出了物质组成连续性的观点是极为宝贵的,这里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张载、王夫之建立的“元气本体论”作一简要的介绍。
宋代张载(1020—1077)在中国古代元气自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本体论”,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物质性的“气”,并进而引入了“聚”和“散”的概念,以说明客观世界不同物质形态的存在和它们的运动变化。张载在这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是《正蒙》。在该书中他提出了“太虚即气”的观点。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就是说,元气的聚合分散,都是暂时现象(客形),而不是永久不变的。一切自然现象,变化无穷,都可以用气来解释。所以“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他明确地指出了所有自然现象是物质的运动变化。并举例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之凝释于水。”说明“知太虚即气,则无‘无’”的道理。意思是说,如果知道了太虚即气,则气到处都存在,没有所谓“无”了。当然更不会有“无中生有”的唯心观点了。他又说:“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更一步指出了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
张载在阐述事物的运动变化时,又引进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观念。他说:“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这是因为任何一物总是有虚实、动静、聚散和清浊等相反的特性,从而造成了“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絪温相楺,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正蒙·参两》)由此可见,张载已认识到自然界中总存在正、反两个方面,一切自然变化,无非是正反两方面相互斗争、运动变化的结果。这里显然包含了物质转化思想的萌芽。
明代王夫之(1619—1692)又把张载的“元气本体论”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张子正蒙记》中指出:“虚空者气之量,气弥论无涯而希微不形,则人见空虚而不见气。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其中凡“虚空皆气”与张载所说“太虚即气”是一样的意思。
王夫之还从“元气本体论”出发,提出物转变而不灭的思想。在《正蒙注》中“散亦吾体,聚亦吾体。”意思就是气只有聚散,没有生灭,元气是永恒的。他举了三个明显的实例加以阐述:一个是“车薪”之火,一烈而尽,而为焰,为烟,为烬,木者仍归木水者仍归水,土者仍归土,特细微而人不见尔。”二是“一甑之炊,湿热之气,蓬蓬勃勃,必有所归;若盖严密,则郁而不散。”三是“汞见火则飞,不知何往,而究归于地”。这就是说汞燃烧后,蒸汽散发,终究要落到地上,不会消失。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形”是可生可灭的,但“形”的生灭不过是“形”与“气”的相互转化而已。由此不难看出,王夫之已确立了自然界物质不可创造、不可消灭的守恒思想了。上述例子,在今天的物理教学中,仍有可用之处。
在中国古代“元气论”的发展过程中,应予特别指出的是:它从一开始就坚持了物质的统一性,并按从一般到个别的模式,去考察各种具体的规律和作用。这种从总体、辨证、综合和动态的观点,统一去观察世界的认识路线,在当前科学发展中具有新的意义;“元气论”中的“元气”,要聚而成“形”,而“形”这种不连续的物质,要散而为“气”。这种元气聚散、气形相互转换的思想,不仅较之古希腊的“原子论”所揭露和描绘的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要丰富、深刻得多,而且其涉及到的连续和不连续的对立统一的物质观,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后物理学的研究。
综上可知,中国古代在物理知识的传授中,涉及到的知识面是相当广泛的,它不仅涉及到力学、热学、声学、光学和电磁学,而且也探讨了物质的本源。同时也可看出,古代在物理知识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也有独到的见解和创造性的应用。然而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和经济体制等等因素,对科学发展的扼制,使不少对物理学的形成很有价值的科学思想或创造发明,都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而湮没不闻,或者时断时续,甚至要隔几代后再重复前人的工作,以致造成我国学校中的物理教育直到19世纪60年代,西欧已到了物理学家人才辈出的时期才迟迟起步,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2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单元教案3
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10
人教版必修二7.10《经典力学的局限性》WORD教案7
人教版必修二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WORD教案8
人教版必修二7.1《行星的运动》WORD教案7
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11
人教版必修二5.6《向心力》WORD教案7
人教版必修二5.6《向心力》WORD教案9
2013人教版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word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1
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15
2013人教版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word主题单元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WORD教案1
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3
人教版必修二5.6《向心力》WORD教案6
人教版必修二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WORD教案2
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7
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6
人教版必修二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WORD教案5
2013人教版必修二《向心力》word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8
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13
人教版必修二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WORD教案7
人教版必修二5.6《向心力》WORD教案8
人教版必修二7.1《行星的运动》WORD教案6
人教版必修二5.6《向心力》WORD教案5
人教版必修二7.3《万有引力定律》WORD教案1
人教版必修二7.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16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单元教案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