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如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三物理学科寒假作业,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细绳及轻弹簧连接于轻滑轮两侧,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2m.开始以手托住物体A,两绳恰好伸直,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距离地面高度为h.放手后A从静止开始下落,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瞬间物体B恰好对地面无压力,(不计滑轮处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过程中物体B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B. 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过程中A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 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过程中A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D. A落地前的瞬间加速度为g方向向上
2.如图所示,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小车的上表面由光滑的斜面AB和粗糙的平面BC组成(它们在B处由极短的光滑圆弧平滑连接),小车右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力时,其示数为正值;当传感器受拉力时,其示数为负值。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B至C点的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的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下面四图表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
3.如图所示,水平粗糙传送带AB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以恒定速率v0顺时针运行.甲、乙两滑块(可视为质点)之间夹着一个压缩轻弹簧(长度不计),在AB的正中间位置轻放它们时,弹簧立即弹开,两滑块以相同的速率分别向左、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同一侧,且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相等
B. 甲、乙滑块刚离开弹簧时一定是一个减速运动、一个加速运动
C. 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D. 甲、乙滑块不可能同时从A、B两端离开传送带
4.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均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都是M,人的质量都是m,甲车上人用力F推车,乙车上的人用等大的力F拉绳子(绳与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人与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B.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
5.如图5所示,左右带有固定挡板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M放于长木板上静止,此时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3N,物体的质量为0.5kg,物体与木板之间无摩擦,现使木板与物体M一起以6 m/s2的加速度向左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时
A.物体对左侧挡板的压力等于零
B.物体对左侧挡板的压力等于3N
C.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
D.弹簧对物体的压力等于6N
6.如图,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和,且.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是( )
7.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下:]
(1)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2)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改变物体的质量m,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3)甲、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实验,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所示。说明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并比较其大小: 。
8.为检测一个标称值为20的滑动变阻器,现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滑动变阻器Rx,总电阻约20
B.电流表A1,量程200mA,内阻约2.0
C.电流表A2,量程3 A,内阻约0.12
D.电压表V1,量程15 V,内阻约15 k
E.电压表V2,量程3 V,内阻约3 k
F.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约10
G.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H.电键S、导线若干
①为了尽可能精确测定Rx的总电阻值,所选电流表为___________(填A1或A2),所选电压表为_________(填V1或V2
②请根据实验原理图甲,完成图乙未完成的实物连接,使其成为测量电路;
③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应置于最_________(左或右)端;
④如图丙所示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待测滑动变阻器所采用的电阻丝的直径,则该电阻丝的直径为 mm.
三、计算题
9.质量为30 kg的小孩坐在10 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 斜向上的100 N的拉力拉雪橇,他们一起沿水平地面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g=10 m/s2,sin 37=0.6,cos 37 =0.8)求:(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3)地面对大人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三物理学科寒假作业,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中考物理学习知识记忆十法的谈谈
浅议学好物理的三点建议
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八年级物理教学经验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考物理试题评析及备考策略的浅议
分析基本特性与建构方法的关联
“远近观”与“整体观”——静电平衡问题巧处理
分析高中物理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二)
浅谈初中物理复习方法
例谈“物质的密度”的教学
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浅议物理教学的艺术
分析“电动势”一课例谈对话教学的精髓
物理解题中条件的运用浅谈
反思物理教学中的五对矛盾
试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初二物理激励性教育初探
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
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浅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搭上实验翅膀飞入习题深处
关于探究性教学中物理的应用技巧分析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