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阶段了,各位初三的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一学期的付出有个很好的回报,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三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1.运动的多种形式。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的多种形式。
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动能(m和v有关)。
势能:物体被举高(m和h有关)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化学能:1.食物中贮存的能量
2.煤、石油中贮存的能量
3.干电池中贮存的能量为化学能。
光能:太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光能,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
为化学能贮存于体内
会判断各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并知道它们的应用。
第二节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特点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2.参照物。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某物理量是否与某个因素有关时,控制其他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实验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5.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
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t=S/v s=vt
3.关于速度的单位,要说明它是依据公式V=S/t 得到的。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如果路程的单位用千米,时间的单位用小时,速度的单位就是千米/时。1米/秒=3.6千米/时
(2)平均速度。
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1+S2++SN)/(t1+t2++tN)算出来的速度。
第三节力的存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的存在,不接触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1.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方向。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有力的作用时,乙物体也会对甲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弹力。
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单位符号是N。
5.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第四节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1.重力。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
1.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
2.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车把、轮胎、脚踏板、车闸等处要利用摩擦。车把、轮胎、脚踏板刻有粗糙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自行车上所有转轴如中轴、前后轴、飞轮、龙头的转轴、脚踏板的转轴等部件都要减少摩擦。主要是利用滚珠轴承和添加润滑油来减少摩擦。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 要提醒学生注意定律中的或字不能写成和字。
(2) 对定律的理解:任何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将永远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个定律,并知道这个定律的因果关系。
(4) 这个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2.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有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请解释,为什么当汽车起动时乘客向后倾斜;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斜,而转弯时则向外倾斜?(以站在车上的乘客为例)
乘客的脚部由于跟汽车地板之间有摩擦而随车起动、随车减速(刹车时)、随车转弯,但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起动时)、保持刹车开始的较大速度,保持转弯开始时速度的方向,所以当汽车起动时乘客的上身向后倾斜,刹车时上身向前倾斜,而转弯时则向外倾斜。
3. 惯性的应用
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无法减少的。就可以利用惯性给生活和生产带来方便和好处;也可以估计到惯性可能带来的危害而设法加以防止。利用惯性带来的好处(例如,汽车到站前,可提前关闭发动机以节省汽油,汽车仍可利用惯性行驶到站。)防止惯性可能带来的危害(例如,开车不可超速,驾驶员带上安全带等。)
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根据学过的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回答:此时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
这篇初三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初三物理知识点】栏目页!另外,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还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物理期末试卷供大家练习,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南京市2012年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南京市栖霞区2012年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2012年中考物理极品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
建湖县2012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武汉市2012年中考物理压轴模拟试题及答案(4)
初二物理物态的变化测试题
枣阳市2012年中考适应性考试理综试题答案
南京市江宁区2012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走进实验室同步练习一
2012年北京市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初二物理噪声信息试题归类赏析
云南省2012年中考物理样卷
初二物理光现象拓展提高(B卷)
中考物理练习题测量初步 简单机械运动
中考物理练习题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
秦皇岛海港区2012年中考理科综合一模试题答案
08年石滩二中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验试题
赣州市2012年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复习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拓展提高(B卷)
初二物理测量、机械运动单元检测试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石家庄市2012年初中毕业班质检理综(物理)试题答案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
2012年北京市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襄城区2012年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题(二)
东市2012年中考网评模拟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枣阳市2012年中考考前模拟考理科综合试题答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