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
2014年高中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
【摘要】考点内容有什么变化?复习需要注意什么?查字典物理网高中频道小编整理了2014年高中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9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选对但不全的得3,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
C.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D.物体所受合力等于零,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2.滑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与之相连的轻质弹 簧处于自然伸直状态,现用恒定的水平外力 作用于弹簧右端,在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的过程中拉力 做了10 J的功.在上述过程中
A.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10 J
B.滑块的动能增加了10 J
C.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了10 J
D.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一质点做匀速圆周 运动,轨道半径为 ,向心加速度为 ,则质点
A.在时间 t内绕圆心转过的角度 B.在时间 内走过的路程
C.运动的线速度 D.运动的周期
4.某绕地运行的航天探测器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探 测器运动可近似看做是圆周运动.某次测量探测器的轨道半径为 ,后来变为 , 。以 表示探测器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 、 表示探测器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
A. B.
C. D.
5.使物体脱离星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星球运行,从星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与第一宇宙速度 的关系是 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的 。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 B. C. D.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
6.如图所示,DO 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 的物体从D 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0。如果斜面改为AC,让物体仍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0,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
为零,平面与斜面连接处无机械能损失)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取决于斜面的倾角
7.两个内壁光滑、半径 不同的半球形碗,放在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使两碗口处于 同一水平面,如图所示。现将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从两个碗的边缘 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半径 远小于碗的半径),两个小球通过碗的最低点时
A.两小球速度大小不等,对碗底的压力相等
B.两小球速度大小不等,对碗底的压力不等
C.两小球速度大小相等,对碗底的压力相等
D.两小球速度大小相等,对碗底的压力不等
8.如图所示,一物体以速度 冲向光滑斜面AB,并能沿斜面升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物体冲出C点后仍能升高
B.若把斜面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形,物体仍能沿AB升高
C.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形,物体都不能升高 ,因为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
D.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形,物体都不能升高 ,但物体的机械能仍守恒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
9.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小球的速度一直减小
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10.如图所示,半径为 的竖直光滑圆轨道内侧底部静止着一个光滑小球 ,现给小球一个冲击使其在瞬时得到一个水平初速度 ,若 ,则有关小球能够上升到最 大高度(距离底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可以表示为 B.可能为
C.可能为 D.可能为
11.为了探测X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以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 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 ,总质量为 。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星球更近的半径为 的圆轨道上运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 ,则
A.X星球的质量为
B.X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C.登陆舱在 与 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D.登陆舱在半径为 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12.如图所示,将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为 的粗糙斜面底端,弹簧处于 自然状态时上端位于A点.质量为 的物体从斜面上的B点由静止下滑,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后,最终停在斜面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最终将停在A点
B.物体第一次反弹后不可能到达B点
C.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D.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动能大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实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3. 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 .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 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所示的纸带回答).
1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 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那么:
①纸带的 端与重物相连(填左或右).
②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 = J,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 J.(均取两位有效数字)
③通过计算,数值 与 并不相等,这是因为 .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
三、计算题:(共34分,每小题都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5.(10分)已知月球的半径为 ,某登月飞船在接近月球表面的上空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周期为 。飞船着陆后,宇航员用绳子拉着质量为 的仪器箱在平坦的月面上运动,已知拉力大小为 ,拉力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力常量为 )求:
(1)月球的质量.
(2)箱子与月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16.(12分)如图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 , 质量为 的小物块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另一端恰位于滑道的末端O点。已知在OM段,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求:
(1)物块速度滑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
(2)弹簧为最大压缩量 时的弹性势能(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3)若物块A能够被弹回到坡道上,则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17.(12分)如图甲所示,弯曲部分AB和CD是两个半径相等的 圆弧,中间的BC段是竖直的薄壁细圆管(细圆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的直径),分别与上下圆弧轨道相切连接,BC段的长度 可作伸缩调节.下圆弧轨道与地面相切,其中D、A分别是上下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整个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多次以某一速度从A点水平进入轨道而从D点水平飞出.今在A、D两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可显示小球到该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值),测试小球对轨道A、D两点的压力,计算出压力差 .改变BC的长度 ,重复上述实验,最后绘得的 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一切摩擦阻力, 取10 m/s2)
(1)某一次调节后,D点的离地高度为0.8 m,小球从D点飞出,落地点与D点的水平距离为2.4 m,求小球经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小球的质量和弯曲圆弧轨道的半径.
查字典物理网高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发布2014年高中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6、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67、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78、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8
30.右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31.右图为HIV造成艾滋病的过程,显示人体内产生免疫力与HIV出现的情况。此外在临床上,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在潜伏期时要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A.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B.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抗体的存在
C.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D.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抗体的存在
32.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a-b段,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大于1
B.b点后该种群的生存环境趋于稳定
C.b-d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于捕食关系导致的
D.性别比例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33.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H1N1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免疫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
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34.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目的是探究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C.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D.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的插条,处理时间长短要不同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6、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67、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78、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8
35.右图是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①②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6.如图中①是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接着进行②③④所示的实验,则②③④中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
A.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
B.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
C.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
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
37.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 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 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 该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D. 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3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全部的动物、植物和真菌是一个群落
③稻田中所有的东亚飞蝗是一个种群
④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③④⑤ B.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39.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内源生长素的干扰
B.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只有一种即: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C.实验II、III 、IV的结果表明: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D.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直接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有机物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2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34、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45、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56、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67、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78、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8
40.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 )
①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②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41.(每空2分,共18分)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图甲表示乙烯促进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的过程,酶X能够水解离层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图乙表示叶柄离层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请回答。
①与乙烯上述作用类似的植物激素是 ___ 。
②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 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已知生长素在叶柄内是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进行极性运输,通过对上图分析,该运输过程对乙烯的合成有 作用。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填1800、18090或90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3) 右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分别表示根近地侧和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_______。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科研人员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42.(每空2分,共12分)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当____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生成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排异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__细胞所起的作用。
(3)如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高二生物试题答案
1---5 BDCCA 6---10 ACBBC 11---15 BCBBC 16---20CCACC
21---25 BCDCB 26---30 CCDDD 31---35 DACDB 36---40 ADBCA
41.(1)①脱落酸 ②小于或等于 促进
(2)①900 ②不一定
(3)B C (4)①生长素浓度 乙烯浓度 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42.(1) B淋巴和记忆B淋巴 浆 (2) 效应T(T淋巴)
(3)C 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D
查字典物理网高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发布2014年高中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分析
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如何利用超声波灭鼠
高空的气温为什么低
高三物理复习的知识点串联和最佳解题思维
蚂蚁为什么摔不死
物体落下时候的重力
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为什么1980年迟了一秒钟
海浪为什么迎岸而来
物理的学习是模块化的
高三生如何进行高考物理复习
用手可以抓住飞行的子弹吗
物理实验方法的兴起
筛子是如何盛水的
为什么水里听不到岸上人的声音
为什么火山会爆发
怎样才能提起自己
为什么尖锐的物体容易刺进别的物体
如何才能确定古木的年代
两杯咖啡的实验
为什么极光会出现在地球两极
皮埃尔·居里
电影院里哪个位置好
车轮之谜
电流通过人体吗?
为什么死海不死
蛋壳容易破碎吗
职业航天员是如何锻造的
高三物理复习中要明确的知识与能力
艾菲尔铁塔有多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