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练习题
实验目的:
1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会处理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新的问题。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用所给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滑轮组。
2.将钩码挂在滑轮组下方,记录下所挂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住绳子自由端。
3.将刻度尺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分别记录下钩码和绳子自由端的起始位置。
4.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匀速上升一段距离,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物体上升后所达到的末位置以及绳子自由端上升到的末位置。
5.根据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然后根据
W有用=Gh和W总=Fs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按= = 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销率。
6.改变滑轮组或改变所挂钩码的重力,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重物(钩码)的重力G/N 重物上升的距离h/m 滑轮组的有用功W有用/J 拉力F/N 绳子自由端上升的距离s/m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一定一动n=3
钩码4个
一定一动n=3
增加物重
两定两动n=4
钩码4个
注意:物体质量越大,误差越小。
实验结论:
1 由实验可知,机械效率只与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 实验1和2比较可得结论,当使用同一滑轮组时,_________________,机械效率越高。
3 实验1和3比较,提升相同物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械效率越高。
4说一说你能用什么方法提高机械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讨论
1如果没有刻度尺,不测量上升的距离和物体上升的距离,能计算出机械效率吗?
2同一个滑轮组挂不同质量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6.4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例题:
想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画出测量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装置示意图
(2)若动滑轮重0.5牛,弹簧秤测量范围是0~2.5牛,则实验时,被提起的重物不得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记录本实验的数据,请你设计一个表格
(4)实验时,必须使弹簧秤做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5)如果改变提升物体的重力,会引起哪些物理量的变化?机械效率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改变滑轮组的装置,机械效率会变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一想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5是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装置图(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图中最省力的是图 ;效率较高的是图 ;这是因为 。
兰兰和芳芳运用一定一动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他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猜想l: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2: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力有关;
猜想3: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力都有关;
猜想4: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兰兰和芳芳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兰兰的实验记录:
物理量
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大致相同
的速度提升 10 4.2 79.4%
15 6.0
探究结果
芳芳的实验记录:
物理量
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较小提升速度 10 4.2 79.4%
较大提升速度 10 4.2 79.4%
探究结果
(1)请帮助芳芳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请根据她们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归纳她们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原理: 。
2、器材: 、 、 、 、 。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 、 。
4、测量拉力大小时,必须让弹簧测力计 。
二、练习题
1、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滑轮下面挂着一个钩码,钩码重力是1牛,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从甲图位置匀速上升到乙图位置。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你将下表填写完整。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牛) 钩码上升距离
(米) 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米) 有用功
(焦) 动滑轮
机械效率
0.6
2、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装置做了三次实验,测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次数 重物质量(千克) 重物上升
距离(米)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米) 滑轮组
机械效率
1 0.1 0.1 0.6 0.3
2 0.2 0.1 0.9 0.3 74.1%
3 0.3 0.1 1.1 0.3 90.9%
(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g取10牛/千克)
(2)由以上数据,你能找出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某公司的一幅广告宣传画:一个巨大的滑轮提起一个小皮箱,
宣传文字写着事无大小,必尽全力。请你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定性关系,并利用这个关系对这幅宣传画发表自己的评述。 。
3、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动滑轮的质量为m,安装好滑轮组, 记下钩码及弹簧秤的位置。拉动弹簧秤使重为G的钩码升高,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 ,记录数据。
(1)Fs表示______功。
(2)竖直向上拉动弹簧秤,不考虑绳子的伸长,弹簧秤移动的距离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的关系是s=______h。
(3)用下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式计算机械效率的条件是 ___ __,它比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式计算出的结果____ __(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实验数据:
G/N h/ m F/N S/m /%
1 一个动滑轮 2 0.1 1.2 0.2 83.3
2 一动一定n=2 2 0.1 1.2 0.2 83.3
3 一动一定n=3 2 0.1 0.8 0.3 83.3
4 三动三定n=7 2 0.1 0.4 0.7 71.4
5 一个动滑轮 0.5 0.1 0.5 0.2 50
6 一个动滑轮 0.5 0.2 0.5 0.4 50
(4)对比序号1、2、3可发现 。
(5)对比序号1、4可发现 。
(6)对比1、5可发现 。
(7)对比5、6可发现 。
(南通)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2 5 0.6 25
2 4 8 1.1
(1) 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
(2) 请画出滑轮组的组装.
(3)第1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 ____.
(4)如果将重为3N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时滑轮组械效率应在________ ___范围内.
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
2014初三下学期物理月考试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试题汇编
2014年初三物理下册期中试卷模拟练习
2014初三下学期物理期中试题
2014年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试题
2014年西城区初三物理一模试题
2014九年级物理四月调研试题
2014年苏州市初三物理模拟试题
2014物理初三期中试题下册
2014年物理初三试卷
2014燕山区初三一模物理试题
2014初三第二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
初三物理期末考质量试卷
2014泰安市初中学生学业物理模拟试题
2014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测试卷
2014初三物理下学期月考试卷
2014年初中会考物理适应性试卷
九年级物理3套中考模拟试题
2014年中考物理模拟卷
泰安市初中学生学业物理模拟试题
初三年级悬浮物理测试卷
苏州市2014年初三物理模拟试题
2014初三物理下册期中考试题
2014房山区初三物理一模试题
2014物理初三期中试卷下册
2014年初三一模物理试题
2014年初三物理下册期中试题
2014初三下册物理期中考试题
2014年初三物理第二次调研试卷
2014初三物理月考考试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