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难点:引力和斥力的同时存在和表现不一
考试要求:会考B,高考A
课堂设计:分子间始终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不但因距离的不同表现不同的性质,且可能有条件地认为是零。这是一个主次关系复杂而又影响分子间(合)力表现问题。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很小,难以直接用实验的手段来证明,教学中应注重从(间接的宏观)现象来思考,引导学生由宏观转向微观,初步形成一定的微观思考方法。依照课本的要求,用弹簧模型来解释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表现,避开图象这个难点,避免图象的介入加大了理解的难度。
解决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找到分子力存在
的依据,并能用分子力的概念解释一些现象,用熟悉的事例增强兴趣和应
用练习。
培养能力:理解物理概念,自觉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学生现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难以理解;
以为分子力很小,只能在实验室中遇到,没有联系实际生活。
课堂教具:三角板
一、复习引入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不但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否则分子就不能运动了,气体容易被压缩,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液体分子之间都有空隙。彩图2也说明石墨中炭原子之间存在空隙。
注:测定分子大小时,认为固体和液体分子是一个一个紧密排列的,主要是用来理想化的方法,只是设想。
实际上,如此微观的分子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奇妙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
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演示】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两块铅就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
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例如物体很难被拉长)
【举例】但同时我们也遇到这样的现象,使劲压物体,也很难使它缩短,液体也很难被压缩,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结论:分子间存在斥力,大量的分子间的斥力宏观上反映出来就是反抗压缩的弹力。
【问】是不是有的物体当中的分子存在着引力,有些存在着斥力呢?
反驳:物体很难被拉长,也很难被压缩。
1.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两者的合力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只与分子间的距离(相对位置)有关,与分子的运动状态无关
c、研究表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大小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的来讲,分子距离的变化对斥力的影响要比对引力的影响大。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引力和斥力怎样随分子间的距离在变化。
物理2016高考第一轮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2016届高三物理新课标复习电学实验专项提升练习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目标叙写规程的创新
盘点2016年高考物理复习要备好的三样东西
2015—2016人教版初三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高中物理作业布置创新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情境的案例探讨
高考物理复习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总结
备战2016年高考物理摩擦力与牛顿定律知识要点
生活体验与高中物理教学
盘点2016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高中物理课堂的角度谈问题解决教学的方法
实现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的高效率的方式建设
2016年物理寒假作业答案参考:初三年级
物理15-16学年高三复习动量守恒与原子物理提升练习
2016高考物理解题技巧:抓好审题,提高应试能力
2015—2016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方式
高三物理2016届新课标复习分子动理论气体热力学定律专项练习
2016年高考物理实验题解题对策
2016年高考物理实验四大高分策略
对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与现代物理学
2016高考物理答题技巧:选择题求稳 主观题求规范
2016年高考物理解题技巧:巧用直觉思维解题方法
杀死看上去很美的物理理论?这不一定要找反例
2016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方法
分析高中物理分层教学
2016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目
物理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的创新机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