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4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在开始计时及每过1s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具体数据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
t/s 0 1 2 3 4 5
火车 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
汽车 v2/m?s﹣1 9.8 11.0 12.2 13.4 14.6
A. 火车的位移在减小 B. 汽车的位移在减小
C. 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 D. 汽车的加速度较小
2.(4分)(2015?湖南一模)某跳伞运动训练研究所,让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中跳下,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定性画出了运动员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对运动员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5s末都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B. 0~10s末做自由落体运动,15s末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C. 10s末打开降落伞,以后做匀减速运动至15s末
D. 10s末~15s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
3.(4分)(2015?长宁区一模)如图是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p﹣图象.线段AB连线过坐标原点,线段BC垂直于横轴.当气体状态沿图线由A经B到C的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变化情况是( )
A. 不断增大,且TC小于TA
B. 不断增大,且TC大于TA
C. 先保持不变再增大,即TC大于TA
D. 先保持不变再减小,即TC小于TA
4.(4分)(2015?黄山一模)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t现在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到某一最大速度vm,然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至B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则物体的( )
A. vm可为许多值,与al、a2的大小有关
B. v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无关
C. a1、a2必须满足=
D. a1、a2必须是一定的
5.(4分)(2015?安康二模)图象法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下面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 由图(1)可知,质点做曲线运动,且速度逐渐增大
B. 由图(1)可知,质点在前10s内的平均的速度大小为4m/s
C. 由图(2)可知,质点在第4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D. 由图(2)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15m/s2
6.(4分)(2014秋?山西校级期末)如图,直线①和曲线②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乙两车的v﹣t图象,已知t1时刻两车在同一位置,则在t1到t2时间内(不包括t1、t2时刻)( )
A. 乙车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 乙车始终在甲车前方,且二者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C. 乙车始终在甲车前方,且二者间距离一直增大
D. 甲、乙两车的加速度总是不同
7.(4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在T1、T2温度下发生等温变化,相应的两条等温线如图所示,T2对应的图线上有A、B两点,表示气体的两个状态.( )
A. 温度为T1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T2时大
B. A到B的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
C. A到B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D. A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不止一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8.(4分)(2014秋?仪征市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分子所做的无规则运动
B.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 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 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
9.(4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r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 当r
C. 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D. 当r
10.(4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过程ab中气体对外界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吸收的热
B. 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 过程ca中气体一定放热
D. 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平均动能最小
11.(4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B. 在车胎突然爆裂后的瞬间,车胎内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D. 所有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自然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12.(4分)(2014秋?湖北期末)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光滑斜面上自由滑下,小物块的位移x和时间的平方t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5m/s2
B. 斜面倾角为30
C. 小物块2s末的速度是5m/s
D. 小物块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7.5m/s
三、实验题:本题共计1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3.(6分)(2015?姜堰市模拟)①现有按酒精与油酸的体积比为m:n 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滴管从量筒中取体积为V的该种溶液,让其自由滴出,全部滴完共N滴.把一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展开,稳定后形成单分子油膜的形状如右图所示,已知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面积为S.根据以上数据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为d= ;
②若已知油酸的密度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为NA,油酸的分子直径为d,则油酸的摩尔质量为 .
14.(6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光滑斜面上匀加速下滑的运动规律.以一定初速度从传感器(可以测量小车和传感器间的距离)处释放小车,并开始计时,测量小车与传感器间距S与时间t的关系.但是由于操作失误,本应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s﹣t图象被改为﹣t图象,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根据此图象:
(1)t=0.4s末,物体与传感器间距S= .
(2)传感器开启瞬间物体运动的速度v0= .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9分)(2009?山东)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压变化,B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A=0.3m3,TA=TC=300K、TB=400K.
(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2)说明B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3)设A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BC过程气体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说明原因.
16.(10分)(2014秋?武侯区校级期末)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驶,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m/s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s,制动后最大加速度为5m/s2.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最短时间;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17.(10分)(2015?金山区一模)如图,上粗下细且上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内有一部分水银封住密闭气体,横截面积分别为S1=1cm2、S2=2cm2,细管内水银长度为h1=4cm,封闭气体长度为L=6cm.大气压强为p0=76cmHg,气体初始温度为T1=280K,上管足够长.
(1)缓慢升高气体温度,求水银刚好全部进入粗管内时的温度T2;
(2)气体温度保持T2不变,为使封闭气体长度变为8cm,需向开口端注入的水银柱的体积为多少?
18.(11分)(2015?郑州一模)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16日报道,英式触式橄榄球球员赫普顿斯托尔在伦敦成功挑战地铁速度.他从市长官邸站下车,在下一地铁站景隆街站顺利登上刚下来的同一节车厢.已知地铁列车每次停站时间(从车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为ta=20s,列车加速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均为a=1m/s2,运行过程的最大速度为vm=72km/h.假设列车运行过程中只做匀变速和匀速运动,两站之间的地铁轨道和地面道路都是平直的且长度相同,两站间的距离约为x=400m,赫普顿斯托尔出站和进站公用时tb=30s.问:
(1)他在地面道路上奔跑的平均速度至少多大?
(2)郑州地铁一号线最小站间距离约为x=1000m,地铁列车每次停站时间时间为ta=45s,按赫普顿斯托尔的奔跑速度,在郑州出站和进站最短共需用时tb=60s,列车参数和其它条件相同,试通过计算判断,若赫普顿斯托尔同样以上述平均速度在地面道路上奔跑,能否在这两个车站间挑战成功?
2014-201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4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在开始计时及每过1s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具体数据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
t/s 0 1 2 3 4 5
火车 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
汽车 v2/m?s﹣1 9.8 11.0 12.2 13.4 14.6
A. 火车的位移在减小 B. 汽车的位移在减小
C. 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 D. 汽车的加速度较小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首先据表格能获取相关信息,通过表格比较速度的变化,根据a=判断加速度的变化
解答: 解:AB、火车和汽车的速度方向不变,则火车和汽车的位移都增大,而非减小,.故AB错误;
CD、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火车的速度均匀减小,加速度a==﹣0.5m/s2.汽车的加速度a==1.2m/s2.知汽车的加速度较大,火车加速度较小,则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故C正确,D错误.
2.(4分)(2015?湖南一模)某跳伞运动训练研究所,让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中跳下,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定性画出了运动员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对运动员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5s末都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B. 0~10s末做自由落体运动,15s末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C. 10s末打开降落伞,以后做匀减速运动至15s末
D. 10s末~15s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根据斜率分析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判断运动员的运动情况.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解答: 解:
A、0~10s内图线的斜率在减小,说明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10~15s运动员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故A错误.
B、0~10s末做运动员的速度开始减小,不可能做自由落体运动,15s末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于图象的斜率在减小,则运动员在10s末打开降落伞后做变减速运动至15s末.故C错误.
D、10s末~15s末速度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故D正确.
3.(4分)(2015?长宁区一模)如图是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p﹣图象.线段AB连线过坐标原点,线段BC垂直于横轴.当气体状态沿图线由A经B到C的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变化情况是( )
A. 不断增大,且TC小于TA
B. 不断增大,且TC大于TA
C. 先保持不变再增大,即TC大于TA
D. 先保持不变再减小,即TC小于TA
考点: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版权所有
专题: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
分析: 根据图示图象判断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变化关系,然后应用气体状态方程分析答题.
解答: 解:由图示图象可知,从A到B过程p与V成反比,气体温度不变,TA=TB,
从B到C过程,气体体积不变而压强减小,由查理定律可知,气体温度降低,TA=TBTC,
4.(4分)(2015?黄山一模)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t现在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到某一最大速度vm,然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至B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则物体的( )
A. vm可为许多值,与al、a2的大小有关
B. v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无关
C. a1、a2必须满足=
D. a1、a2必须是一定的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结合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得出vm和v的关系;结合速度时间公式,以及vm和v的关系得出a1、a2满足的关系.
解答: 解:A、当物体匀速通过A、B两点时,x=vt.当物体先匀加速后匀减速通过A、B两点时,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总位移x=,解得vm=2v,与a1、a2的大小无关.故A、B、D错误.
C、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t=,而vm=2v,代入得t=,整理得,故C正确.
5.(4分)(2015?安康二模)图象法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下面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 由图(1)可知,质点做曲线运动,且速度逐渐增大
B. 由图(1)可知,质点在前10s内的平均的速度大小为4m/s
C. 由图(2)可知,质点在第4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D. 由图(2)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15m/s2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s﹣t图线与v﹣t图线只能描述直线运动,s﹣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和负分别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和负方向运动.v﹣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解答: 解:A、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1)可知,质点在前10s内的位移x=20﹣0=20m,所以平均速度,故B错误;
C、由图(2)可知,质点在第4s内加速度和速度都为负,方向相同,故C错误;
D、v﹣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由图(2)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2﹣4s内,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故D正确.
6.(4分)(2014秋?山西校级期末)如图,直线①和曲线②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乙两车的v﹣t图象,已知t1时刻两车在同一位置,则在t1到t2时间内(不包括t1、t2时刻)( )
A. 乙车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 乙车始终在甲车前方,且二者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C. 乙车始终在甲车前方,且二者间距离一直增大
D. 甲、乙两车的加速度总是不同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速度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速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判断两车距离的变化.
解答: 解:A、由图可知,乙车的速度在t1到t2时间内一直增大,故A错误.
B、t1到t2时间内,乙车的速度始终大于甲车的速度,知两者之间的距离一直增大,乙车始终在甲车前方,故B错误,C正确.
D、图线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在t1到t2时间内不是总是相同,故D错误.
7.(4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在T1、T2温度下发生等温变化,相应的两条等温线如图所示,T2对应的图线上有A、B两点,表示气体的两个状态.( )
A. 温度为T1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T2时大
B. A到B的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
C. A到B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D. A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不变
考点: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版权所有
专题: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
分析: 玻意耳定律PV=C,其中C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常数C越大.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气体内能的变化;根据压强的微观解释分析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
解答: 解:A、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V=CT,PV之积越大表示温度越高,故T1
B、A到B的过程是等温变化的过程,所以气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故B错误;
C、A到B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而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E=W+Q可得,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故C正确;
D、A到B的过程中,气体 温度不变,则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不变;气体的体积增大,分子密度减小,所以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减少.故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不止一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8.(4分)(2014秋?仪征市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分子所做的无规则运动
B.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 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 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
考点: * 液晶;布朗运动.版权所有
分析: 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大.
解答: 解:A、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B正确;
C、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故C正确;
D、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距离越大,克服引力做功,分子势能变大,故D错误;
9.(4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r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 当r
C. 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D. 当r
考点: 分子势能.版权所有
分析: 从分子势能图象可知,当分子势能最小时,即r=r2时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当r
解答: 解:从分子势能图象可知,
A、当r1
B、当r
C、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为斥力,故分子力做正功;故C错误;
10.(4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过程ab中气体对外界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吸收的热
B. 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 过程ca中气体一定放热
D. 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平均动能最小
考点: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版权所有
专题: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
分析: 由图示图象判断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应用气态方程判断气体体积如何变化,然后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答题.
解答: 解:A、由图示可知,ab过程,气体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则气体发生等压变化,气体体积增大温度升高,气体内能增大,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对外做功,故A错误;
B、由图示图象可知,bc过程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气体内能不变,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可知,气体要发出热量,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ca过程气体体积不变而温度降低,气体内能减小,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要放出热量,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a状态温度最低,分子平均动能最小,故D正确;
11.(4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B. 在车胎突然爆裂后的瞬间,车胎内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D. 所有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自然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考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版权所有
专题: 热力学定理专题.
分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W+Q,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所有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自然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解答: 解: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故A正确;
B、在车胎突然爆裂后的瞬间,车胎内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故B正确;
C、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W+Q,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还要看物体是否做功.故C错误;
D、所有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自然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故D正确.
12.(4分)(2014秋?湖北期末)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光滑斜面上自由滑下,小物块的位移x和时间的平方t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5m/s2
B. 斜面倾角为30
C. 小物块2s末的速度是5m/s
D. 小物块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7.5m/s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根据图象写出x﹣t的表达式,对照运动学公式得到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斜面的倾角.由v=at求得2s末的速度,并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解:A、由图得:x=2.5t2,对照公式x=v0t+,得初速度为 v0=0,加速度为 a=5m/s2.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gsin,得sin===0.5,=30,故B正确.
C、小物块2s末的速度 v2=at=52=10m/s,故C错误.
D、小物块1s末的速度 v1=at=51=5m/s,第2s内的平均速度 ==7.5m/s,故D正确.
三、实验题:本题共计1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3.(6分)(2015?姜堰市模拟)①现有按酒精与油酸的体积比为m:n 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滴管从量筒中取体积为V的该种溶液,让其自由滴出,全部滴完共N滴.把一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展开,稳定后形成单分子油膜的形状如右图所示,已知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面积为S.根据以上数据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为d= ;
②若已知油酸的密度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为NA,油酸的分子直径为d,则油酸的摩尔质量为 .
考点: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版权所有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①掌握估算油膜面积的方法:所围成的方格中,面积超过一半按一半算,小于一半的舍去;让一定体积的纯油酸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根据d=估算出油膜厚度,即为分子直径;
②摩尔质量为1moL分子的质量之和,液体分子间隙忽略不计,故1moL分子的体积等于液体的体积.
解答: 解:①估算油膜面积时以超过半格以一格计算,小于半格就舍去的原则,估算出8格,则油酸薄膜面积为8S;
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0==;
故分子直接:d==;
②油酸的分子直径为d,故油酸分子的体积为:V0=;
油酸的摩尔体积为:V=NAV0;
14.(6分)(2015春?临沂校级期中)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光滑斜面上匀加速下滑的运动规律.以一定初速度从传感器(可以测量小车和传感器间的距离)处释放小车,并开始计时,测量小车与传感器间距S与时间t的关系.但是由于操作失误,本应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s﹣t图象被改为﹣t图象,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根据此图象:
(1)t=0.4s末,物体与传感器间距S= 0.66m .
(2)传感器开启瞬间物体运动的速度v0= 1.3m/s .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1.8m/s2 .(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版权所有
专题: 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由图象知与t成线性关系,与t的函数关系式是=kt+b,
某个时刻 的大小表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图象求出传感器开启瞬间即t=0时刻的物体运动的速度.
根据,结合图象的斜率,即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 解:(1)根据图象可知,=1.66m/s,且t=0.4s,因此物体与传感器间距S=0.66m;
(2)由图象知与t成线性关系,与t的函数关系式是=kt+b,
某个时刻的大小表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根据图象可知传感器开启瞬间即t=0时刻的物体运动的速度v0=1.3m/s
(3)根据,得:=t+v0,
某个时刻的大小表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图象的斜率是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的一半;
===0.90m/s2.
则有:a=1.8m/s2
故答案为:(1)0.66m(0.65﹣0.67均可);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9分)(2009?山东)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压变化,B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A=0.3m3,TA=TC=300K、TB=400K.
(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2)说明B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3)设A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BC过程气体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说明原因.
考点: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版权所有
专题: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
分析: (1)AB过程为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求出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2)气体的压强在微观上来看,与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和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所以要解释气体压强变化,只要分析出在等容变化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和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的变化.
(3)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气体内能变化与温度有关,A、C两状态的温度相同,可知AB增加的内能与BC减小的内能相同,然后通过做功的情况比较出吸热与放热的大小.
解答: 解:(1)设气体在B状态时的体积为VB,由盖﹣﹣吕萨克定律得,,代入数据得VB=0.4m3.
(2)微观原因:气体体积不变,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变小,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导致气体压强减小.
(3)Q1大于Q2;因为TA=Tc,故AB增加的内能与BC减小的内能相同,而AB过程气体对外做正功,BC过程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Q1大于Q2
16.(10分)(2014秋?武侯区校级期末)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驶,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m/s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s,制动后最大加速度为5m/s2.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最短时间;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解时间
(2)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x=vt,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x=求解,进而得总位移.
解答: 解:(1)从刹车到停止时间为t2,则s ①
(2)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则x1=v0t1②x1=18m ③
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x2,则④x2=90m ⑤
小轿车从发现物体到停止的全部距离为x=x1+x2=108m ⑥
△x=x﹣50=58m ⑦
答:(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最短时间为6s;
17.(10分)(2015?金山区一模)如图,上粗下细且上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内有一部分水银封住密闭气体,横截面积分别为S1=1cm2、S2=2cm2,细管内水银长度为h1=4cm,封闭气体长度为L=6cm.大气压强为p0=76cmHg,气体初始温度为T1=280K,上管足够长.
(1)缓慢升高气体温度,求水银刚好全部进入粗管内时的温度T2;
(2)气体温度保持T2不变,为使封闭气体长度变为8cm,需向开口端注入的水银柱的体积为多少?
考点: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封闭气体压强.版权所有
分析: (1)根据几何关系求出水银的体积,从状态1到状态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2)从状态2到状态3经历等温过程,列出等式求解.
解答: 解:(1)S1h1=S2h2,h2=2cm
初状态:P1=P0+Ph1=80cmHg,V1=L S1=6cm3,T1=280K
末状态:P2=P0+Ph2=78cmHg,V2=(L+h1)S1=10cm3
根据,
代入数据得T2=455K
(2)等温变化,P2 V2=P3 V3
7810=P38,得P3=97.5 cmHg
此时水银柱的液面高度差h3=97.5﹣76=21.5cm
注入的水银柱体积V注=[21+(21.5﹣2)2]﹣14=37cm3
答:(1)缓慢升高气体温度,水银刚好全部进入粗管内时的温度455K;
(2)气体温度保持T2不变,为使封闭气体长度变为8cm,需向开口端注入的水银柱的体积为37cm3
18.(11分)(2015?郑州一模)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16日报道,英式触式橄榄球球员赫普顿斯托尔在伦敦成功挑战地铁速度.他从市长官邸站下车,在下一地铁站景隆街站顺利登上刚下来的同一节车厢.已知地铁列车每次停站时间(从车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为ta=20s,列车加速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均为a=1m/s2,运行过程的最大速度为vm=72km/h.假设列车运行过程中只做匀变速和匀速运动,两站之间的地铁轨道和地面道路都是平直的且长度相同,两站间的距离约为x=400m,赫普顿斯托尔出站和进站公用时tb=30s.问:
(1)他在地面道路上奔跑的平均速度至少多大?
(2)郑州地铁一号线最小站间距离约为x=1000m,地铁列车每次停站时间时间为ta=45s,按赫普顿斯托尔的奔跑速度,在郑州出站和进站最短共需用时tb=60s,列车参数和其它条件相同,试通过计算判断,若赫普顿斯托尔同样以上述平均速度在地面道路上奔跑,能否在这两个车站间挑战成功?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1)求出列出所用总时间,然后减去题目告知的出站进站时间,即可求出奔跑速度,
(2)同理,比较所用时间的大小即判断挑战是否成功
解答: 解:(1)列车从静止加速至最大速度过程,所用时间为:
t1===20 s
运动位移为:
x1===200 m
故列车加速至最大速度后立即做减速运动,列车在两站间运动总时间为:
t车=2t1=220=40 s
运动员在地面道路奔跑的最长时间为:t=2ta+2t1﹣tb=220+220﹣30=50 s
最小平均速度为:v===8 m/s
(2)列车在郑州地铁这两站间运动总时间为:t车=2t1+=220+=70 s
运动员在地面道路奔跑的时间为:t=2ta+t车﹣tb=245+70﹣60=100 s
能赶上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10 m/s
因vv,故不能挑战成功
答:(1)他在地面道路上奔跑的平均速度至少8m/s,
如何结合物理教学进行素质教育
自制学具浅谈
浅谈从教材中发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
理科实验教学探析
教学反思
物理学科应强化科技意识教育
浅谈“转换法”的教学设计
不能经常把选择题当作业来布置
怎样发挥初中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的教学作用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资源
浅议阅读理解类习题的特征及背景
研究教学语言艺术 提高教师教育素养
“纲要信号”教学法的尝试与思考
论物理课堂教学的“举例”
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直觉思维与物理解题
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如何讲好“研究液体的压强”这一课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分类、测量与评价初探
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物理课堂教学“五忌”
加强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
实施STS教育促进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
开发非智力领域因素促差生转移
物理启蒙教育的一部好教材
刍议实验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策略
浅谈讲授法在现代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物理教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谈谈说课艺术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