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篇高考物理题型分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一、 选择题的求解策略
一般说来,解答高考物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判断法、淘汰排除法、逆向思维法、计算求解法、极限推理法、特殊值法、单位判断法等,考生在考试时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各个问题要采用不同方法来解答。下面举例来說明各种方法的应用。
1.直接判断法 通过观察,直接从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正确结果,作出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它适合于基本不转弯且推理简单的题目。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
例1: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检查金属内部的砂眼或裂纹,这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的哪种特性?(C )
A. 粒子、贯穿 B. 射线、电离
C. 射线、贯穿 D. 射线、电离
2.淘汰排除法经过分析和计算,将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判断,可采用举一反例的方法加以排除,如果选项在有互相矛盾的两种叙述,则可能全错,或者至多有一个正确。注意有时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是排除正确的选项。
例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已知定值电阻R1=10,R2=8。当单刀双掷开关S置于位置1时,电压表读数为2V。则当S置于位
置2时,电压表读数的不可能值为 (ACD)
A.2.2V B.1.9V C.1.6V D.1.3V
解析:E不变, S接2,电阻减小,路端电压减小, A错。E不变, S接2,电阻减小,电流应大于0.2A, VR2=1.6V , C D错。
3.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从选的各个答案入手,进行题意分析,即是分别把各个答案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为已知条件,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倒推出题中需成立的条件或满足的要求,从而在选项的答案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例3. 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以水平速度v0,先通过有界匀强电场E,后通过有界匀强磁场B,如图甲示,电场对该粒子做功W1,若把该电场和磁场正交叠加,如图乙示,再让该带电粒子仍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 v0
A. W1
解析:甲图 中,-q 在电场中向上偏转,做功W,在磁场中不做功。乙图中,若qvB=qE, 则不偏转,电场力不做功。现在, qv0 qE,则向上偏转。偏转比原来小,做功少。 W1W2
4.计算求解法 计算法是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运用物理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物理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
例4、荷质比为e/m的带负电粒子沿如图示的AB 边射入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欲使粒子穿过BC 边,粒子至少具有的速度为 ( C )
解析:若粒子刚能穿过C点,则R=mv0/eB
要使粒子穿过BC边,必须
5.极限推理法 所谓推理即根据题给条件,利用有关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或物理原理通过逻辑推理或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择。所谓极限推理即把某些物理量推向极端,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计算,(如取无穷大或0,电源内阻取无穷大或0)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5、在图中,电源内阻不能忽略,R1=5,R2=4.当开关S 切换到位置1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2A;当开关S 扳到位置2 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下列情况中的 ( C )
A. 2.5A B. 1.8A C. 2.2A D. 3.0A
解析:若 r=0,I2=2.5A
若 r=,I2=2.0A 电源内阻不能忽略,I2应介于2A和2.5A 之间 选C 。
又解: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列出方程:
E=I1R1+I1r,E=I2R2+I2r
r=(I2R2 I1R1) / (I1-I2)=(4 I2- 10) /(2-I2) 2A
6.特殊值法 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经过简单的分析和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例6.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两者的 AC面是平行放置的,在它们之间是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一单色细光束O垂直于AB面入射,在如图示的出射光线中(B)
A. 1、2、3(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B. 4、5、6(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C. 7、8、9(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D. 只能是4、6 中的某一条
解析:设未知透明介质和玻璃的折射率分别为nx和n
,若nx=n,则不发生折射,出射光线为5,几个答案中只有 B答案含有5,所以B正确。
7.单位判断法 从物理量的单位出发筛选出正确选项。
例7、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竖直悬挂,在其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
砝码,然后从弹簧原长处由静止释放砝码,此后(A )
A. 砝码将作简谐振动 B. 砝码的最大速度是2mg/k
C. 砝码的最大加速度是2g D.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是2mg2/k
解析:单位判断法B答案中 mg/k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D答案 中mg2/k的单位是(米/秒)2,砝码的最大加速度应是g
1.。所以A正确。
做好考前练习要提高选择题的答题水平,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些专项练习。如选一套模拟卷,把里面的选择题挑出来单独做(同样的方法也适用实验题、计算题等),计算时间与正确率,及时纠正错误,以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雷雨中物理知识
晶闸管的选用经验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
音箱中的物理学知识
希格斯玻色子告诉你真正的世界末日什么样
含羞草的秘密
“荣华往往诱人,但荣华转瞬即逝”
生活中的对称与不对称
轮椅上的物理学家
萤火虫的尾部为何会发光
走进生活,了解电冰箱
宇宙膨胀的速度
人是被电人是被“电”吸住了吗
神奇纳米药水造出超级防弹衣
夸克之内 别有洞天
爱因斯坦,你又赢了
闪电为什么总是弯弯曲曲
“火星之旅”辐射大
地球中心为什么很热?
大磁铁为什么吸不起热钢锭?
触电的急救知识小小结
直接带隙半导体
如果地球停止不转
宇宙间最“冷”物体
“魔星”
地平线离我们有多远
阿基米德撬地球
怎样将表中的水 "蒸"出来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