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导学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
2、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平面镜的像实际上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 。
3、虚像:由 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
二、课堂导学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猜想与假设:
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
3、进行实验
(1)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在蜡烛这边通过玻璃看 (填有或无)像,再观察屏上 (填有或无)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
4、分析论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右图,原理是 ,S为S的 像。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反馈:
1、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站在镜子前成 (填实或虚)像,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 1m B .0.5m C. 0m D .2m
3、照镜子时,平面镜中人的大小取决于( )
A.人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的大小
C.人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是,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
(3)选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器所在位置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
(5)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表格式)
初三物理教案 力和运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运动的描述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之五
运动的快慢学案 人教版物理之三
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
第十一章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
初中物理运用方法解析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实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版物理
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物理
运动的快慢教案
透镜导学案讲义
透镜学案
透镜导学案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二)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教案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二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初三物理教案 浮力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