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物理网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2013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测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在第1s内的位移是8m,第2s内的位移是10m,有人对其运动作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2m/s2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在第1s末的速度一定是9m/s D、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
2、物体在平抛运动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物理量相等的是()
A、速度的增量 B、位移的增量
C、位移 D、平均速度
3、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开始由平衡位置P点缓慢的移动到Q点,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偏角为,如图所示,则力F所做的功为
A、mgLcos B、FLsin C 、mgL(1-cos) D、FL(1-cos)
4、如图,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从接触弹簧开始计时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球的速度一直减少
B、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小球加速度的最大值,小于重力加速度
D、小球机械能守恒
5、如图所示是测量运动员体能的一种装置,运动员的质量为m1,绳拴在腰间水平方向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摩擦),绳的另一端悬吊的重物的质量为m2,人在水平传送带上用力向后蹬传送带,而人的重心不动,使得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人的脚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则
A、人对传送带不做功
B、传送带给人的摩擦力方向与传送带的速度v方向相同
C、由题意可知,m1g=m2g
D、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2gv
6、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减小为原来的1/4,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周期之比为1:8 D、轨道半径之比为1: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美国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借助宇宙神5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长达9年的飞向冥王星的太空之旅。拥有3级发动机的宇宙神5重型火箭将以每小时5.76万公里的惊人速度把新地平线号送离地球,这个冥王星探测器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射速度最高的飞行器。这一速度
A、 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等于第二宇宙速度
C、 大于第三宇宙速度 D、小于并接近于第三宇宙速度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公式v=r ,卫星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线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根据公式F=GMm/r2 ,卫星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向心力减少到原来的1/4
C、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虽被确定,但高度和速度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度增大,高度降低,速度减小
D、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同步,因此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度是一定的,且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
9、跳水运动员从高H的跳台以速度v1水平跳出,落水时速度为v2 ,运动员质量为m,若起跳时,运动员所做的功为W1 , 在空气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W2 ,则
10、如图蜘蛛在地面于竖直墙壁间结网,蛛丝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450,A到地面的距离为1m,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空气阻力不计,若蜘蛛从竖直墙上距地面0.8m的C点以水平速度v0 跳出,要到达蛛丝,水平速度v0 可以为
A、1m/s B、2m/s C、3.5m/s D、1.5m/s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1题~第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都必须做答。第15题~第17题为选考题,根据要求做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9分,共15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
11、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 。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46V
B、 实验中使用的若干跟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
C、 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 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m和橡皮筋做的功 W,依次做出Wvm 、Wvm2、Wvm3、W2vm、W3v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 右图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cm 、OB=7.12cm 、OC=8.78cm 、OD=10.44cm 、OE=12.09cm 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采用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
(1) 用公式mv2/2=mgh时,对纸带上起点的要求是初速度为0,为达到此目的,所选纸带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应接近 。
(2) 若实验中所用的重锤质量M=1kg ,打点纸带如右图所示,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记录B点时,重锤动能EKB= ,从开始下落起至B点,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P= ,因此可得结论是
(3) 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速度v ,量出下落的距离h ,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图中的 (g=10m/s2)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3分,共23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若在a点以初速度v0沿ab方向抛出一小球, 小球会击中坑壁上的c点。已知c点与水平地面的距离为圆半径的一半,求圆的半径。
14.、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光滑轨道,其中AB是长为R的水平直轨道,BCD是圆心为O半径为R的3/4圆形轨道,两轨道相切于B点。在外力作用下,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车去外力。已知小球恰好经过最高点C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 小球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 小球从D点运动到A点所用的时间。
五、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题中任选二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二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计算题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5、模块3-3试题(12分)
(1)、(4分)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3分,选对3个给4分;每选错1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在r
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
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2)、(8分)如图,一气缸水平固定在静止的小车上,一质量为m,面积为S的活塞将一定直来那个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平衡时活塞与气缸底相距L。现让小车以一较小的水平恒定加速度向右运动,稳定时发现活塞相对于气缸移动了距离d。已知大气压强为p0,不计气缸和活塞间的摩擦;且小车运动时,大气对活塞的压强仍可视为p0;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求小车加速度的大小。
16、模块3-4试题(12分)
⑴、(4分)设宇宙射线粒子的能量是其静止能量的k倍.则粒子运动时的质量等于其静止质量的 倍,粒子运动速度是光速的 倍。
⑵、(8分)某实验室中悬挂着一弹簧振子和一单摆,弹簧振子的弹簧和小球(球中间有孔)都套在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某次有感地震中观察到静止的振子开始振动4.0 s后,单摆才开始摆动.此次地震中同一震源产生的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分别为10 km和5.0 km,频率为1.0 Hz.假设该实验室恰好位于震源的正上方,求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
17、模块3-5试题(12分)
(1)、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
B、 中, 表示质子
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
(2)、一速度为v的高速粒子( )与同方向运动的氖核( )发生弹性正碰,碰后粒子恰好静止。求碰撞前后氖核的速度(不计相对论修正)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家中的物理实验(光学篇)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自制教具“三棱柱水槽”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和意义
“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课堂实录
《光学》试卷讲评课
《光的折射》说课稿
生态杀手之光污染
光通信今昔
自制示波器“看声音”
自行车尾灯的光学原理
人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三色陀螺和彩色电视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自制“开水报警器”
巧思巧解镜中时钟问题
《光是如何传播的》创新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树荫下的光斑为什么是圆形的?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有关问题的刍议
CAI在“光的反射”教学中的应用
镜子的妙用
“光现象”教学设计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