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期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一系列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有些是同迈特纳一道发现的),包括1917年发现放射性元素钱。1921年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同质异能现象。20年代初到30年代,他的研究重点转向把放射化学方法应用于各种化学问题。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费米宣布发现“铀后元素”(即超铀元素八。哈恩和迈特纳便集中全力研究中子轰击铀的各种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938年秋,哈恩和斯特拉斯曼获悉约里奥一居里发现产物中有元素镧,于是重做以前的实验,他们在报告中说:我们必须更改在以前的衰变方式中所提到的物质名字,把以往叫做镭、锕、钍的元素称为钡、镧和铈……这和所有以前原子核物理学的经验相抵触”。最后由迈特纳同弗里希(Otto Robert Frisch,1904~1979)借助玻尔的液滴模型,提出了核的分裂即裂变概念来代替“超铀元素”,从而解决了这一矛盾,并经许多人的实验立即得到证实。随后,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又发现铁核受快中子轰击也会发生裂变,由于发现核裂变,哈恩获得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
核裂变的发现使世界开始进人原子能时代。哈恩不愿让纳粹政权掌握原子能技术,拒绝参与任何研究。1945年春他和海森伯等几位原子科学家被送往英国拘禁。1946年初获释回德国后,担任威廉皇帝协会(1948年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协会)会长,1960年后任荣誉会长。1968年7月28日病逝于哥丁根。
浅议阅读理解类习题的特征及背景
自制学具浅谈
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构成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素
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理科实验教学探析
“减负,增效”课堂潜力大
归纳法的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养成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兴趣物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漂浮的棱柱
深化教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有关物理教学中的提问
论物理课堂教学的“举例”
谈谈说课艺术
立足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启蒙教育的一部好教材
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造就创新人才
分析学生思维障碍提高习题教学效益
物理课堂教学“五忌”
如何讲好“研究液体的压强”这一课
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刍议实验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策略
物理表达能力“解读”
浅谈“转换法”的教学设计
关于“不了解”教学的实验探究
开发非智力领域因素促差生转移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