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案 力和运动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 《力和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主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方给以强调和点拨。
〔复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理解或需要讨论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 教师主导 | 学生主体 | 点评 |
要点内容 1.力的概念 (5分钟) | 同学们通过复习对本章知识都列出了一个框架,下面请同学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同学们已整理出了一些思路,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在梳理过程中,你有哪些疑惑的地方或是有哪些新见解请随时提出。 什么是力? 顾名思义,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那么,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需要相互接触吗? 能举例说明吗? 我们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呢? 那就是说,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施力物体本身也受到了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请举例。 那要看是针对哪个力而言。对于手拍桌子,施力的是手,受力的是桌子,而手觉得痛,施力的是桌子,受力的是手。由此可见,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于研究对象而言.不能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混淆不清. | 投影学生设计的知识框架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有力的作用,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如,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地球与地球表面物体间的作用等。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受力物体. 例如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了向下的作用力,但人的手感到痛,这说明手对桌子施加力的同时,手也受到桌子对它的力的作用。 那么,是否同一个物体既可以说它是施力物体,又可以说它是受力物体呢? | 学生间可以相互补充 通过举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2分钟) | 对物体施加力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来描述的,其变化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① 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②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③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④物体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同时发生变化. 完全正确,而且可以判断这物体就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把物体拉伸、压缩或弯曲.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是否只要出现上述一种情况,就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 |
3.二力的合成(5分钟) | 什么是合力? 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如何合成? 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互成角度,那么它们的合力可以用这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二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a.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则其合力大小为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合力方向跟这二个力的方向相同. b.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则其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合力方向与大力的方向相同。 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何求合力呢? | 师生互动,补充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 |
4.惯性(8分钟) | 惯性指的是什么? 是的。因此,可理解为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1、 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属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 2、 不论物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不管物体是否受力、以及受力的大小,物体都具有惯性这种性质。 3、 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针对每种情况,教师举例说明) |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这里的运动运动状态不变,也是指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种情况吗? 学生交流举例。 关于惯性,我们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能进一步说说吗? | 对惯性的理解是本章的难点之一,这里老师应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
5.力和运动 (12分钟) | 演示二力平衡实验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哪些条件,我们则称之为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简称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两个平衡力的合力为0。 此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与不受力时是一样的。但不能认为此时物体不受力。 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如何? 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所归纳的规律. 演示伽利略斜面实验。 强调:惯性定律是实验基础上的理论推导结论,这种理性化思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 由此可见,力的作用不是产生运动,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它的含义是:物体原来静止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原来运动的以受平衡力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是保持原来的运动。 (教师举例说明) | 二力平衡的条件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那两个平衡力的合力应该为0是吗?那是否可以认为此时物体不受力。 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 3、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动方或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具体指的什么? | 这是一个很多同学不太理解的问题,老师在这里应着重讲解,并举适当的题例。 |
6、物体的浮沉条件(13分钟) |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情况如何? 根据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 当重力>浮力或重力<浮力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物体必然运动,且由静止作加速运动,运动方向取决于合力的方向。因此,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下沉。 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上浮。这点老师同意你的看法。那么,物体的最后状态怎样? 那刚才上面同学的回答是否有问题? 很好,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可能悬浮或漂浮,但物体浸没时是不可能同时漂浮。 那么,物体悬浮的含义是什么? 对,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受平衡力,根据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物体应处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之为悬浮。 那悬浮与漂浮有什么区别? 因此,我们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分清问题的前提和条件,切不可死记结论或死搬公式。 对于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什么因素? 那我们如何来改变液体中物体运动状态? 能举例说明吗? 可见,不管物体处在液体中,还是在气体中,其运动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因此,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两个力的作用。 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下沉 当重力=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上浮 上浮的最后状态是漂浮,下沉的最后状态应是沉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应悬浮,不可能漂浮。 物体处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漂浮时物体静止,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浮力﹦重力;悬浮时物体静止,浮力﹦重力。但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不可能既可以漂浮又可以悬浮的。 取决于物与液的大小关系。 当物﹥液时,物体下沉。 当物﹤液时,物体上浮。 当物=液时,物体悬浮。 改变重力或浮力的大小。 例如,潜水艇在水中的上浮和下沉通过向水舱内排进水的方法改变重力的大小,来实现浮沉的。沉在水中的鸡蛋可以通过向水中加盐的方法,实现悬浮、漂浮。 | 这里学生的答案中有不恰当的地方,这是好多学生易错的问题。 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来解决问题。 |
可爱的汽车,可怕的尾气
关于静电除尘
原子论的创始人
鸟类威胁航空安全
科学家称在年轻星团的恒星中重力并非主导力
人造卫星的发射轨道
磁学中的一个谜
科学史一些不可思议错误
响尾蛇导弹
火焰究竟是什么物质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晶闸管的选用经验
人是被电人是被“电”吸住了吗
球顶形扬声器基本知识
关于遥控飞机的介绍
从光的干涉现象谈光的本性
生活中的物理学
用锯条研究音调、小孔成像的像和凸透镜成的实像
余震发生的原因
2013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地磁场奥秘
运载火箭
脑电波可以变成能源
物质有10种物态
八年级物理——第四节重力教案
“超光速飞行”粒子
物理教学设计——功率
2012高二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量子物理或可“操纵”过去事件
电冰箱原理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