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耳末在巴塞尔大学兼课时,受到该校一位对光谱很有研究的物理教授哈根拜希的鼓励,试图寻找氢光谱的规律,终于在1884年6月25日在巴塞尔公开发表了氢光谱波长的公式(巴耳末公式),后刊载在1885年《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
巴耳末开始研究工作时,可见光区域的4条氢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大量较精确的测定,紫外区的10条谱线也在恒星光谱中发现。但是,当时这些数据是零散的,没有规律的。巴耳末首先否定了把谱线类比声音的做法,而从寻找可见光区域4条氢谱线的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他说:“看到前面叙述的三个波长(指Hα,Hβ,Hδ)的数字以后,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字比例,就是说这些数字包含有一个公共因子。”
为寻找这一公共因子,他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最初,他用数字试探的方法寻找谱线之间的谐和关系,曾顺利地找到了巴耳末认为不十分小的一个因子(30.38mm/107),但是,这一因子反映不出各波长之间的实际规律,只好放弃。巴耳未擅长投影几何,对建筑结构、几何素描有浓厚兴趣,受透视图中圆柱排列的启示,他改用几何方法。巧妙地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另一个公共因子,其值为,然后用最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些波长的数量关系。公式算出的波长和当时测得值的偏差最大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后来巴耳末又用公式推算出氢原子光谱的其他谱线,总共椎算出14条谱线的波长值,其结果和实验测定值完全符合。公式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巴耳末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对原子光谱理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所有后来把光谱分成线系,找出红外和紫外区域的氢光谱线系(如莱曼系、帕邢系、布拉开系等)作出了楷模,对N.玻尔建立氢原子理论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磁学中的一个谜
原子论的创始人
大自然的利剑——雷电
关于遥控飞机的介绍
湿布抹冰箱的冰格会被粘?
雷雨中物理知识
脑电波可以变成能源
从光的干涉现象谈光的本性
鸟类威胁航空安全
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
雨衣上的学问
余震发生的原因
万物理论探究时间为何无法回转 或成物理学分支
地磁场奥秘
用锯条研究音调、小孔成像的像和凸透镜成的实像
响尾蛇导弹
球顶形扬声器基本知识
物理教学设计——功率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地球动力与天体运动
力学参照物所蕴含的物理思想
量子物理或可“操纵”过去事件
科学史一些不可思议错误
电冰箱原理
如果地球停止不转
军用的望远镜
大磁铁为什么吸不起热钢锭?
在生活中存在的物理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物质有10种物态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