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很多学生都在为期中考试的复习忙活不停,期中考试复习有一个很好的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试题一文为同学们讲诉了期中考试前复习方法及复习计划安排。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2.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如图1中鞋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图1
A.1.65 mB.1.75 mC.1.85 mD.1.95 m
3. (2015浙江温州中考) 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 mL液体(如
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A B C D
?图2
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
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 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
5. (2013安徽中考)下列各图(图3)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
是( )
6. 如图4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4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7. (2015山西中考)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8.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
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9.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中,水像重新沸腾了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小冰晶?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10.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特别冷
D.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立即熔化成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零分。
11.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响度很高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2.如图5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13. (和平模拟)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
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上面一段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B. 凝华 C. 汽化 D. 液化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的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6中实线部分 所示,小狗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中虚线部分 所示。则小狗的运动速度为______m/s;在前3 s内,小狗相对于兔子将向______运动(选填东或西)。
图6
15.甲、乙两人从相距15 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 km/h,乙的速度为2 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为4 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____________km。
16.如图7所示,晓雯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____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_。
图7
17.暑假小波参加学校举办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一些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如要在山上获取饮用水,方法之一是清晨在树上收集叶片上的小水珠。叶片上的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________遇冷经过________而形成的。
18.(2014河南中考)如图8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图8 图9
19.如图9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
(1)这种合金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BC段表示合金处于___________状态。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0.(6分)火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放置一会儿后,发现瓶外壁冒汗。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21. (5分) (2015重庆中考) 图10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
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甲 乙
图10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_________℃,第7分钟处于_________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22.(6分)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23.(7分)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12所示,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图13中 、 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___________不同。
(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4.(7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4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图14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15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图15
25.(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为10 kHz~30 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kHz到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潜艇 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 与潜艇 的距离s1是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继续监控潜艇 ,突然接到潜艇 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 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 、 的连线上,经 后潜艇B与潜艇 的距离s2为___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
1.B 解析:鼓声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2.B 解析:犯罪嫌疑人的鞋印的长度约为 ;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 cm7=175.70 cm=1.757 0 m。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3. B 解析:相同情况下,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又因为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得就越快,所以相同的环境中、相同时间内B选项中的酒精蒸发得最快,一段时间后,B选项中剩余的液体体积最少,故B选项符合题意。
4.D 解析: =20 min= h, = =30 km/h h=10 km, =40 min= h, = =60 km/h h=40 km,= = =50 km/h。选项D正确。
5.D 解析:A选项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选项中,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选项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钢尺振动的频率变大,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音调变高,说明发声体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选项中,在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C 解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得越慢,所以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7.A 解析:所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选项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用力越大,响度越大,故C选项错误;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选项错误。
8.D 解析:水沸腾后,壶嘴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会发生液化而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而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的空气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周围的冷空气也会发生液化而形成白气,这些白气的实质是小水珠,故A、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液化是放热过程,所以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放出热量,故C选项错误。
9.D 解析: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中,干冰立即会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同时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雾气,故A、B选项错误。
10.D 解析: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因为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可能发生,选项A不符合题意。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啤酒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酒瓶上形成小水珠,可能发生,选项B不符合题意。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特别冷,是因为身上的水会发生蒸发现象,蒸发时需要从身上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特别冷,可能发生,选项C不符合题意。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其温度是低于0 ℃的,所以需要先通过热传递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温度达到熔点后才能继续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从而熔化,选项D符合题意。
11.ABC 解析: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A选项错误。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选项错误。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 000 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听不到超声波,C选项错误。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选项正确。
12. ABD 解析:雾凇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选项符合题意;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选项符合题意;樟脑丸逐渐变小,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选项符合题意。
13. ABD 解析: 由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可知,二氧化碳的初态是气态,末态是固态,此过程是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由这种固体(干冰)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可知,物质的初态是固态,末态是气态,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由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可知,物质的初态是气态(水蒸气),末态是液态(水滴)或固态(小冰晶),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在题干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升华和液化。故应选A、B、D。
14.1 西 解析:由题图可知,小狗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狗的运动速度:狗= = =1 m/s;由图可知,在前3 s内,兔子和小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兔= = 1.3 m/s狗,由题知,小狗和兔子同时开始向东运动,所以兔子在前、小狗在后,小狗相对于兔子将向西运动。
15.12 解析:狗奔走的时间等于甲、乙两人从出发至他们相遇的时间。设从出发至相遇,甲、乙两人行驶的时间为 , ,所以狗在时间 内来回奔走的路程 。
16.振动 音调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发声体的长度发生变化,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改变。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长度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7.水蒸气 液化 解析:叶片上的小水珠是液态,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8.升华 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
19.(1)晶体 (2)固液共存 解析:(1)从题图像观察,该合金在熔化时,有一段时间内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这种合金有一定的熔点,属于晶体;(2)从图像可知,BC段是合金达到熔点,进行熔化的阶段,此时,合金应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20.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较冷,啤酒瓶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啤酒瓶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从外面看就像是冒汗了。 解析:瓶外壁冒汗是瓶外壁出现了小水滴,小水滴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1. (1)3(1分) (2)不变(1分) 0(1分) 固液共存(1分) (3)A(1分)
解析:(1)由图甲所示温度计可知,温度计分度值是 ,液面在 上面的第3个小格处,故温度计示数是 。
(2)由图乙可知,冰的温度达到 时,冰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则冰的熔点是 ,第7分钟时,冰处在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冰水混合物的固液共存状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冰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故选A。
22.解:(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20 m/s。(2分)
(2)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 ,
所以匀速运动阶段的路程: ;(1分)
。(1分)
所以 ,汽车将撞上障碍物。(2分)
23.(1)水银(1分) (2)甲(2分) (3)质量(或体积)(2分) (4)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体积)(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答案合理即可)(2分)?
解析:(1)由于水沸腾时的温度可以达到100℃左右,而酒精的沸点是78℃,在水沸腾前酒精就先沸腾了,酒精温度计无法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所以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2)沸腾前,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到上方稍冷的水发生液化,气泡越上升越小;沸腾时,整体水温一致,气泡上升时水蒸气越聚越多,气泡体积逐渐变大。
(3)从图像上可以看出, 实验小组比 实验小组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长,可能的原因是 实验小组加热水的质量(或体积)比 实验小组大。
(4)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的方法主要有:①加水要适量,尽量少些;②适当提高水的初温;③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④沸腾前加热过程中,可在烧杯上加盖等。
24.(1)先变大后不变(1分) 0.16(1分) (2)①纸锥的质量(其他猜想只要合理也可以)(1分) 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让其自由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其他对应的做法只要合理也可)(2分) (3)A(2分)
解析:(1)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 = =0.16 m/s。
(2)①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其他猜想只要合理也可)。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让其自由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其他对应的做法只要合理也可)。
(3)因为纸锥的下落速度是先变大后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1)10(1分) 20(1分) (2)7 500 m(1分) 8 700 m(1分) (3)不能。(1分)因为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分)
解析:(1)人耳只能听到频率范围为20 Hz~20 000 Hz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为10 kHz~30 kHz;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范围为 。
(2)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
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 = =7 500 m
=60 s
1 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 = =20 m/s60 s=1 200 m
现在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 + =7 500 m+1 200 m=8 700 m。
(3)月球周围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月球表面物体之间的距离。
提供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试题,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14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答案
2014年高中高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练习
2014年高二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2014年高中高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2014年高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人教版高中高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2014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2014年高中高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卷分析
人教版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
2014年高二物理下册期末试题答案
2014年高中第四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练习
2014年高二物理下册期末试题分析
2014年高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2014年高中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分析
2014高二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人教版
2014年高中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2014高二下册物理期末试卷
高中期末试题 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
高中高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2014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答案
高中2014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分析
高中第四册物理期末测试卷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2014年
2014年人教版高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题答案
人教版2014年高中第四册物理期末考试卷答案
人教版2014年高二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
2014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中2014年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答案
2014年高中高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题分析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