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其根本就是人聪明才智的最大发挥。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学校,势必肩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那么课堂无疑就是重中之重,课堂上有效的引导,才有课下积极的思索实践。而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课,怎样创新?教师是不是可以从引导、到辅助、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一步步将物理的学习从生活引向课堂,从课堂最终回归到生活,让学生学着创新,到我要创新,最后我能创新,体会到学以致用的真谛!
一、改进教具,引导学生“创新”
合适的教具,对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具不能适应实际教学的情况,如果能加以改进,效果可能更好。例如在杠杆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力臂的作图掌握不好,力与杠杆垂直时还比较好理解,但力与杠杆成一任意角度时,作图容易出错,相关杠杆的计算题也会由于找错力臂,出现解题错误,怎样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难点呢?最好是能有一个直观的演示,可是现有的杠杆,以及课本上的参照实验都提到,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然其目的是为了从杠杆上找出力臂从而得出杠杆平衡条件,那么,如果力与杠杆不垂直了呢?当然力臂只能通过数学知识计算得出,若在现有杠杆的基础上增加一根小小的杆,问题似乎就迎刃而解了。怎么做呢?在现有杠杆的支点处再加一根可绕支点转动的杆,与原有杠杆形成一个T字型,杆上标有刻度,以支点为0刻度,同时在杆上套装一个可沿杆滑动的直角三角尺,这样当力的方向与杠杆为任意角度时,都可转动杆的位置,并通过固定在其上的直角,保证杆与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垂直,最后读出杆上的读数,即为此力的力臂。这样一来,无论力沿什么方向,都可以方便的确定力臂的位置及大小,让学生一目了然,形象直观。当然,实验中仍可以使标杆始终保证在水平位置平衡,使阻力与杠杆垂直,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阻力臂。最后找到的杠杆平衡条件,相比动力和阻力都与杠杆垂直的情况更具有说服力和普遍性,学生易于接受这样的普遍规律,教师的教学也就更顺利了。在这次有益的尝试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创新,有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也为自我学习和提高开拓了思路。
二、提供学具,放手让学生学着“创新”
不要小瞧我们的学生,他们也许看上去什么都不知道,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可能效果更好。有些实验用具可能是生活中不常见的,如果教学中能提供给学生,是不是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新的机会呢?在教学滑轮一课时,学生探究实验只要求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学生的生活中还是比较少见到滑轮的,所以很新鲜,兴趣很高,一会就发现了规律,这时若停下来,教师再去讲解滑轮组,就显得很空洞,不如,给学生几个滑轮,自己去找找怎样既省力又方便呢,学生几人一组,集思广益,有的三下两下,就把几个滑轮组合了起来,发现了怎样最省力;有的还发现最省力的连接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要再增加一个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这样虽然不是最省力的,但却最实用;当然还有的小组折腾了半天也不能把滑轮组合起来,不是线乱了,就是滑轮固定不住,总之手忙脚乱,没有头绪。这时教师在一旁及时给予指导,学生很快就会恍然大悟,比起教师的演示,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其中,而且自己动手,发现了很多不同的连接方法,在两个班的对比教学中,另一个班只是教师演示滑轮组的连接,作业反馈时就发现,自己动手做实验的班级正确率要高得多。
三、取材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能“创新”
物理是生活中的一门科学,学习物理不仅是一门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方法,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当学生在学习中有所获,又在生活中有所用的时候,就真正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反过来,若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些现象又能通过学习掌握其中的道理,那么这样学来的知识不就更有意义了吗?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由于空气无色无味,怎样理解其产生的压强?往常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准备很多形象生动的实验,学生在这些实验中发现确实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在起作用。不过教师的演示仍然是只有感兴趣的同学热心,总有些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能不能让学生自己做这些实验呢?首先教师考虑学生身边可能有哪些应用大气压强的实例,比如,钢笔吸墨水,塑料挂钩的吸盘,用吸管喝饮料,从微波炉里取出的塑料密闭饭盒变凹陷了,洗洁精或洗发水的按压式的瓶盖,盆景的自动给水装置等等,将这些题目都提供给学生,让他看看自己身边有哪些相关的应用,回到家里自己动手琢磨琢磨,分析一下在使用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不难发现的确有一种力量在起作用。课前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和学生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分析受力,引导他们认识到这就是大气压。然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同学们来汇报一下,自己课前都做了哪些探索,有什么发现,比如钢笔“吸”墨水,你要怎样做才能吸上,不排出笔管中的空气可以吗?墨水瓶密封可以吗?学生将自己的具体的做法说出来,与其它同学分享,这样,自然地就将大气压强引了出来。每个学习小组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准备若干个实验,实在不具备条件的,也可以和教师组合一组,利用实验室的器材来做一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样全员参与的,全程参与的物理课,学生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课后,有学生这样和老师说: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物理知识啊!以后我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是啊,当学生们有这样的意识的时候,当他发现了问题,就可能有了创意,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加以改进提高,不就是创新了吗?
人们常说学无止境,那么教学之路的探索亦是如此,每一次尝试都在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我们创新型社会需要的人才,做为教师任重道远。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4节《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教学设计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3节《太阳能》学案3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4《功率》WORD教案5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2节《测量物体的质量》word学案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4节《物体的浮与沉》word教案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导学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第1课时)学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4节《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4节《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学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学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4《功率》WORD教案7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5《机械效率》WORD教案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4节《物体的浮与沉》word教学设计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3节《太阳能》学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5节《电磁感应 发电机》学案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2节《测量物体的质量》word学案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打包下载(5份)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3节《太阳能》教学设计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2节《电流的磁场》(第2课时)学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4《功率》WORD教案6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5节《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4节《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学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4节《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学案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第2课时)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4《功率》WORD教案3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5节《电磁感应 发电机》学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4节《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