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意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特点,关心学生的原有经验。
3.适当淡化知识点的传授,鼓励进行实验反思,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4.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教材地位分析】
本章是在前一章学过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力学中常见的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以杠杆、滑轮、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本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类型的力──弹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实践表明,弹力的概念难已概括的.因此教材中没有给弹力下定义,而是通过大量实例说明了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本节通过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利用弹力的作用效果来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从而达到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情分析】
前面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及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的特点,本节课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学习活动,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弹性形变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进而自主弹力概念,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制作弹簧测力计,归纳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线索是利用物质特性鉴别物质的种类,教学法的设计主要依据是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体运用为:
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弹簧伸长与受力大小的关系,难点是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说明】
1.实验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是物理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宗旨。实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对人类知识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形成创造思维能力。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等多种方式,顺利得出了弹簧秤的制作原理。制作方案采用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相互提出建议,教师引导、点拨,给难点层层铺设台阶,使难点问题在探究中顺利解决。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归纳分析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目的:(1)、探究弹簧伸长与受力大小的关系
(2)、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弹簧测力计
3.器材准备:
教学演示准备:
自制弹簧测力计、拉力器、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准备:
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若干多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案,并学会它的制作和使用。 | ||
过程与方法 | 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能力。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对弹簧伸长与受力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导入主题: 前面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下面请同学们做几个小实验 | 刘谦魔术:吸酱大法 逐次出示实物或图片: 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弹簧 提问与引导: 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请你用力改变你手中的弹簧、钢尺、橡皮泥、橡皮筋的形状,松手后你发现什么? 2.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物体这种特性吧! | 学生通过压、拉、捏甚至咬等多种活动来使物体形变。 (说明:来自身边的这些物体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很快就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 ||
发现问题 构建概念 | 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自习,帮助学生交流,协助学生建构。 (注:作布白处理,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自主建构的时间) | 1.自习课本,寻求突破 2.建构弹力概念 (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条件:在弹性限度内发生形变。 | ||
探究导入 | 比比:谁的力气大? 你是怎样判断的? | 找出大力士 | ||
提出问题 作出猜想 | 弹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弹簧的伸长与受力可能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探究? | 猜想:弹簧的伸长与受力可能成正比关系 | ||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 鼓励和引导: 数学中我们是如何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关系的呢? | 交流思想,商讨做法,拿出方案 | ||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 巡回指导,及时提醒 | 实验探究,收集数据,分析交流 (注:四人为一小组,) | ||
论证猜想 得出结论 | 展示、分析、评价。 (注:学生如果用图象法分析L与F的正比关系,要予以肯定。) | 交流成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
发现问题 建构概念 | 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自习,帮助学生交流,协助学生建构。 (注:作布白处理,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自主建构的时间) | 分析数据,生成新发现 自习课本,寻求突破 建构弹簧测力计概念: (1)原理 (2)构造 (3)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 ||
应用演练 固化新知 | 投影3道应用练习: 1.用手压气球,气球发生了形变,下列关于此物理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手没有发生形变 B.气球对手不产生力 C.手对气球的作用力不是弹力 D.气球对手的作用力是弹力 2.若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互拉,哪个读数大?为什么? 3.如图所示,把测力计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在挂钩和提环上分别加上方向相反的4N的拉力,则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N | 学生练习 | ||
拓展应用 | 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的力与钩码的质量有什么关系?试设计实验器材、步骤、记录表格。 | 学生思考 | ||
结束语 | 提问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 交流总结,提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