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阅读和积累,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在此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提供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知识点,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
知识点总结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手安培力的分析与计算,首先掌握左手定则,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其次熟练掌握受力分析方法,应用有关知识解决安培力参与的平衡、加速等问题。特别注意安培力、电流(导线)、磁场方向三者的空间方位关系。
考点1.安培力的大小:
在匀强磁场中,在通电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下,电流所受的安培力F安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F安=BIL 通电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成θ角时,F安=BILsinθ
1.当I⊥B时(θ=90°),Fmax=BIL;
2.当I∥B时(θ= 0°),Fmin= 0 ;
安培力大小的特点:①不仅与B、I、L有关,还与放置方式θ有关。②L是有效长度,不一定是导线的实际长度。*弯曲导线的有效长度L等于两端点所连直线的长度,所以任意形状的闭合线圈的有效长度L=0
考点2.安培力的方向
1.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2.安培力方向的特点:
总是垂直于B和I所决定的平面,即F安⊥B且F安⊥I(但B、L不一定垂直)。
(1)已知B和I的方向,可用左手定则唯一确定F安的方向;
(2)已知B和F安的方向,当导线的位置确定时,可唯一确定I的方向;
(3)已知I和F安的方向,不能唯一确定B的方向;
考点3.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由于这种磁场的方向总是沿着径向均匀地分布的,在距轴线等距离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总是相等的,这样不管线圈转到什么位置,线圈平面总是跟它所在位置的磁感线平行,I与指针偏角θ成正比,I越大指针偏角越大,因而电流表可以量出电流I的大小,且刻度是均匀的,当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安培力的方向随着改变,指针偏转方向也随着改变,又可知道被测电流的方向。
常见考法
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也可以结合其他知识点在综合题中考查,除了应该掌握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的特殊情况,对于电流方向平行和成一定夹角也要会学会分解的方法。
误区提醒
1.磁场和电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安培力比库仑力复杂得多.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和电场方向不是相同就是相反;而电流元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还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决定的平面垂直.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知识点就到这儿了,体会每篇文章的不同,摘取自己想要的,友情提醒,理解最重要哦!
2009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初中毕业与高中考试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09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2007年四川省凉山州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理综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题
2009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
2009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9年江苏省中考物理试卷
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山东省聊城市普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09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
2011年各地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07年内蒙包头市高中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实验区)物理部分
200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通辽市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初中毕业与高中考试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辽宁省十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课改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辽宁省十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课改区)
2007年四川省德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课标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大纲卷)物理试题
2009年江苏省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200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题(课改区)
2007年襄樊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
2009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大纲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声音的特性》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探究行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