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2013鲁科版选修(3-5)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word教案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3.1《交变电流的特点》 WORD教案2
2013鲁科版选修(3-4)第4节《生活中的振动》word教案
2013鲁科版选修(3-3)第2节《气体分子运动与压强》word学案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3.3《交变电流中的电容和电感》 WORD教案2
2013鲁科版选修(3-5)第3节《科学探究――维弹性碰撞》word教案
2013鲁科版选修(3-4)第2节《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word教案
2013鲁科版选修(3-4)第4节《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word教案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3.1《交变电流的特点》 WORD教案1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5.1《揭开传感器的面纱》 WORD教案2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4.2《变压器》 WORD教案4
2013鲁科版选修(3-4)第2节《波的反射和折射》word教案
2013鲁科版选修(3-3)第1节《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word教案
2013鲁科版选修(3-5)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word教案
2013鲁科版选修(3-5)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word学案
2013鲁科版选修(3-5)第3节《科学探究――维弹性碰撞》word教案1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4.2《变压器》 WORD教案1
2013鲁科版选修(3-5)第3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word教案
2013鲁科版选修(3-4)第1节《简谐运动》word教案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3.3《交变电流中的电容和电感》 WORD教案1
2013鲁科版选修(3-5)第2节《动量守恒定律》word教案
2013鲁科版选修(3-2)第二节《自感》word教案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3.2《交变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WORD教案1
2013鲁科版选修(3-4)第1节《电磁波的产生》word教案
2013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学案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2.2《自感》 WORD教案2
2013鲁科版选修(3-3)第2节《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word教案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2.3《自感现象的应用》 WORD教案2
2013鲁科版选修(3-5)第3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word教案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4.2《变压器》 WORD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