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在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概念和导出正确物理规律的课堂教学中,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实验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简便明晰的实验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结合身边的、学生熟悉的物体来改进书本上的实验,就更能刺激学生的感观,使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正确的掌握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现行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温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实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实验很难成功,实验现象极不明显,所以笔者做了一定改进,效果甚佳。现介绍如下,如有不当敬请指导。
用酒精灯给细铁丝加热,铁丝在温度逐渐上升并发红的过程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由于电流表表盘较小,只有做演示实验的教师和前排学生留心观察,才能看到极不明显的指针摆动,更不要说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另一方面,加热铁丝用时较长,不利于课堂演示实验。并且实验的成功率不是很高。因而也很难进一步让学生得出:“金属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的结论。要使学生接受这一结论也只能是勉强,没有说服力。这样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必将影响学生今后对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另外演示实验的不成功也很难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事例来说明。要学生举例那就更难。这样就很难刺激学生的感观,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只能教师说教,学生被动接受。
如果用非金属导体来替代金属导体进行实验可以事半功倍,同样可以说明导体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笔者在试验时用铅笔芯代替铁丝,去掉电流表,根据电流的光效应观察电流的大小。改进后,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每一个同学都能非常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持续时间长,并且非常有趣。教师非常容易操作,成功率100%。下面就是笔者对该实验的改进方法和改进后的实验方法。
取一支铅笔,剥去木质层(保留铅芯的完整),用导线夹夹住两端,固定在支架上。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再用酒精灯给铅芯均匀加热,让学生继续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小灯泡由亮变暗。实验现象不仅清楚,而且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据此现象,学生感知到非金属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减小;温度降低,电阻增大。从而自然而然得出“金属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的结论。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
由此引导学生列举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有关电现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3.4《重力 力的合成》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ppt课件3
2016春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下4.1《简单机械》ppt课件2
2016春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下8.3《电能的获得和输送》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3.1《机械运动》ppt课件3
2016春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下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ppt复习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ppt课件3
2016春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下8.4《无线电波和无线通信》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3.1《机械运动》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1.2《声音的特征》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3.6《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3.5《二力平衡》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1.2《声音的特征》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测量的历史》ppt课件5
2016春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下4.1《简单机械》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2.1《光的反射》ppt课件3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2.1《光的反射》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测量的历史》ppt课件4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2.4《光的色散》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测量的历史》ppt课件3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测量的历史》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3.1《机械运动》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2.1《光的反射》ppt课件4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3.1《机械运动》ppt课件4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3.6《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2.2《光的折射》ppt课件3
2015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1.2《声音的特征》ppt课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