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雷电现象,就是空中云层积累的电荷达到颇大数量时,它与附近的带电云层或物体间产生很大的电势差,形成很强的电场,两部分异性电荷突破周围空气的阻碍去中和,发生强烈放电,这时在电通过的路径上发出声和光,就是雷电。雷电通常发生在不同的云块之间,或云的下部与地面物之间。我们要避免的只是云和地或地上物之间的雷电。如果这块云的上部带正电,下部带负电,则地面上感应出来的电是正电,此时地面上的凸出物(房屋、树或人体)就有可能与云中电荷发生放电现象,遭到雷击的灾祸。
装置避雷针是避免雷击的有效方法。在房屋最高处竖一金属棒,棒下端连一条足够粗的铜线,铜线下端连一块金属板埋入地下深处潮湿处。金属棒的上端须是一个尖头或分叉为几个尖头。有了这样的装置,当空中有带电的云时。避雷针的尖端因静电感应就集中了异种电荷,发生尖端放电,与云内的电相中和,避免发生激烈的雷电、这就是避雷针能避雷的一方面。但这种作用颇慢,如果云中积电很快,或一块带有大量电荷的云突然飞来,有时来不及按上述方式中和,于是有强烈的放电,加雷电仍会发生。但这时由于避雷针高过周围物体,它的尖端又集中了与云中电异号的电荷,如果雷电是在云和地面物之间发生,放电电流主要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因此,不会打在房屋或附近人的身上,只会打在避雷针上了。由此可见,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作用会减少地面物与云之间打雷的可能性;到了不可避免时,它自己就负担了雷的打击,房屋与人得到了安全。
由于避雷针的构造和作用,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持避雷针的良好导电性。一旦有一处联接不好,或断了,断口以上的一段就成为一个隔离的导电系统。当云中有电荷时,这隔出的部分上部感应出与云中电异号的电荷,而下部感应出与云中电同号的电荷,如果上部和云中电起放电作用时,强大的放电电流只能通过建筑物放出大量热量,于是引起雷击。这样不但不能避雷,反而还招来雷祸。为防意外,高大建筑物最好竖起几条避雷针。另外,每一又避雷针只能保护一定的建筑面积。对于较大的建筑物也需要竖起几条避雷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5.2《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WORD教案1
2013人教版选修(3-5)《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1.1《电场》WORD教案2
2013人教版选修(3-5)《碰撞》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电子的发现》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核聚变》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概率波》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WORD教案5
2013人教版选修(3-5)《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word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WORD教案2
2013人教版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重核的裂变》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氢原子光谱》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核力与结合能》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粒子和宇宙》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WORD教案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4.2《变压器》WORD教案1
2013人教版选修(3-5)《氢原子光谱》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重核的裂变》word教案1
2013人教版选修(3-5)《探测射线的方法》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粒子和宇宙》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5.2《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WORD教案4
2013人教版选修(3-5)《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碰撞》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电子的发现》word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