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9章 压强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6•福州)下列主要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是( )
A.船闸 B.密度计 C.轮船 D.气压计
2.(2016•厦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是计划于2016年第三季度择机发射.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 )
A.100Pa B.1000Pa C.10000Pa D.100000Pa
3.(2016•邵阳)关于气体压强方面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B.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C.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
D.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4.(2016•青岛)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焦耳
5.(2016•南宁)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大气压使铁桶变扁
C.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铁桶变扁与压力无关
6.(2016•湘潭)下列事例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轮船漂浮在水面上 B.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C.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 D.马德堡半球实验
7.(2016•桂林)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是( )
A.大气压力 B.饮料的重力
C.手握玻璃杯的力 D.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
8.(2016•长沙)如图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纸片托住水 B.
橡皮膜外凸
C.
U形管中液面相平 D.
手指夹住铅笔两端
9.(2016•扬州)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能是用来研究( )
A.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B.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
C.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
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10.(2016•攀枝花)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吸盘式挂钩 C.密度计 D.船闸
11.(2016•临沂)下列与压强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实现船只通航
B.学生用吸管“吸”早餐奶与大气压无关
C.托里拆利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
12.(2016•南充)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以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和F乙的关系,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F甲
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
13.(2016•郴州)如图所示,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S,在容器中装入某种液体,液体的重力为G,密度为ρ,深度为h,那么,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
A.G/S和G B.ρgh和G C.G/S和ρghS D.ρgh和ρghS
14.(2016•兰州)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利用了流体速度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
C.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D.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15.(2016•内江)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
A.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C.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 D.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
16.(2016•x疆)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哪一次橡皮膜向瓶内凹陷得更多(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两次凹陷得一样 D.橡皮膜不会向瓶内凹陷
17.(2016•达州)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10N,GB=100N,B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
C.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N
D.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Pa
18.(2016•十堰)如图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质量mA:mB和对地面的压强pA:pB分别为( )
A.mA:mB=2:1,pA:pB=2:1 B.mA:mB=1:1,pA:pB=2:1
C.mA:mB=1:1,pA:pB=1:1 D.mA:mB=2:1,pA:pB=1:1
19.(2016•长春)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实例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火车轨道铺设在枕木上 B.
篆刻刀的刀刃很锋利
C.
破窗锤的锤头很尖锐 D.
推土机的铲子很锋利
20.(2016•黄石)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深度有关
C.人体内部的压强跟外部的大气压强相等,互相平衡,所以人不觉得受到巨大的大气压力
D.1971年6月30日,前苏联宇宙飞船“联合Ⅱ号”由太空返回地面时,由于飞船密封舱壁漏气,致使三名宇航员死于血液沸腾症,这是由于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增大引起的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9章 压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6•福州)下列主要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是( )
A.船闸 B.密度计 C.轮船 D.气压计
【分析】分别从船闸、密度计、轮船、气压计的原理分析,判断是否利用大气压工作.
(1)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
(2)轮船、密度计利用的都是浮力原理;
(3)气压计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工作的;
【解答】解:A、船闸的原理先打开一端,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外面的船就可以开进船闸;然后把这一端船闸关闭,打开另一端的船闸,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船就可以开到另一端去,应用了两次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密度计的设计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即让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则可知密度计在任何液体中所受浮力都等于密度计的重力.故B不合题意;
C、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自重,是利用浮力工作,故C不合题意;
D、气压计是测气压的工具,利用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来表示大气压的大小.是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船闸、密度计、轮船、气压计的原理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方可知道是否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利用大气压的生活例子是很多的,学习时,多举例、多解释.
2.(2016•厦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是计划于2016年第三季度择机发射.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 )
A.100Pa B.1000Pa C.10000Pa D.100000Pa
【分析】地表附近的气压约为一标准大气压,即105Pa,根据人类的适应性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地球表面附近的气压约为一标准大气压,即105Pa,人类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如果环境中的气压太大或太小,人类都将无法正常生存,因此,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100000Pa,与一标准大气压接近.
故选D.
【点评】知道人类已经适应了接近一标准大气压的环境,无法在气压相差较大的环境中生存,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3.(2016•邵阳)关于气体压强方面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B.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C.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
D.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分析】(1)托里拆利实验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3)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反而越小.
【解答】解:A、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故A正确;
B、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故B正确;
C、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越低,故C正确;
D、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压的存在和测量,以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虽然综合性很强,但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4.(2016•青岛)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焦耳
【分析】托里拆利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来大气压值,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解答】解:A、托里拆利第一个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A符合题意;
B、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牛顿总结出来牛顿三定律、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
D、焦耳用实验验证了焦耳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5.(2016•南宁)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大气压使铁桶变扁
C.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铁桶变扁与压力无关
【分析】(1)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的,吸盘、吸管吸饮料、覆杯实验等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再浇上冷水,铁桶内的气压减小,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生活事例考查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物理来源于生活,要学以致用.
6.(2016•湘潭)下列事例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轮船漂浮在水面上 B.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C.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 D.马德堡半球实验
【分析】解决本题可以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A选项是浮力知识,B选项是减小压强方法,C选项是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D选项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解答】解:A、轮船漂浮在水面是利用了浮力,A错误;
B、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为减小压强,B错误;
C、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是为适应液体压强特点,C错误;
D、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D正确.
故选:D.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题,涉及到压强、浮力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
7.(2016•桂林)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是( )
A.大气压力 B.饮料的重力
C.手握玻璃杯的力 D.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
【分析】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强把饮料吸入口中,与饮料重力、手握玻璃杯的力、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无关.
【解答】解:A、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就被压进吸管里.故A说法正确;
B、饮料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是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故B说法错误;
C、手握玻璃杯的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是防止杯子掉落的力,不是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C说法错误;
D、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是饮料重力引起的,不是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能将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知识相联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2016•长沙)如图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纸片托住水 B.
橡皮膜外凸
C.
U形管中液面相平 D.
手指夹住铅笔两端
【分析】本题要逐一分析四个选项中的实例是不是利用了大气压来工作,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
【解答】解:
A、盖在杯口的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出,是因为大气压支持着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故A符合题意;
B、橡皮膜向外凸出,是因为管中的水给橡皮膜一个向下的压力,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不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不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手指同时压铅笔两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左手和右手受到的压力相同,由于右手的受力面积小,铅笔对右手的压强大,所以右手感到疼,不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压的有关利用;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尽可能的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试着解释.
9.(2016•扬州)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能是用来研究( )
A.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B.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
C.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
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分析】(1)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根据实验现象,确定相同的量和改变的量,得出探究的问题.
【解答】解:由图知,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不同,则是因为液体密度不同造成的,所以此实验探究的是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A正确;
因为两图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不能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B错误;
金属盒的方向相同,所以不能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探究液体压强实验,考查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0.(2016•攀枝花)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吸盘式挂钩 C.密度计 D.船闸
【分析】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若内部装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解答】解:
A、弹簧测力计是利用了弹簧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与连通器无关,故A错误;
B、吸盘式挂钩利用了大气压将其压在光滑的物体上,与连通器无关,故B错误;
C、密度计是利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与连通器无关,故C错误;
D、船闸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在工作时闸室分别与上游和下游构成连通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了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实例,属于基本知识,是需要识记的内容.
11.(2016•临沂)下列与压强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实现船只通航
B.学生用吸管“吸”早餐奶与大气压无关
C.托里拆利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
【分析】(1)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2)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3)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相当于1.013×105Pa;
(4)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反而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
【解答】解:A、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船只才能通航.故A正确;
B、当用吸管吸牛奶时,先吸走的是管中的空气,使管内变为真空,这时大气压就压着牛奶进入管中,从而进入人的嘴中,利用了大气压.故B错误;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故C错误;
D、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连通器原理、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2.(2016•南充)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以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和F乙的关系,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F甲
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液体的质量、深度、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图可知两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ρ= 比较两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F=pS=ρghS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液体的质量、深度、容器的底面积相等,
由图可知,甲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容器内液体的体积,
由ρ=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即ρ甲>ρ乙,故AC错误;
由F=pS=ρghS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乙,即F甲>F乙,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固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从图中判断两种液体的体积关系是关键.
13.(2016•郴州)如图所示,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S,在容器中装入某种液体,液体的重力为G,密度为ρ,深度为h,那么,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
A.G/S和G B.ρgh和G C.G/S和ρghS D.ρgh和ρghS
【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出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再利用F=ps求受到水的压力.
【解答】解:某种液体的深度为h,则p=ρgh,
由p= 可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pS=ρghS.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使学生对液体压强、压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14.(2016•兰州)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利用了流体速度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
C.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D.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分析】(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据此判断;
(2)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做出判断;
(3)根据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可做出判断;
(4)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解答】解:A、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可承受更大的压强,故A正确;
B、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强差,这样就形成了向上的升力.故B正确;
C、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C错误;
D、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主同时考查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以及流体压强特点的相关知识,都是有关压强方面的基本规律,应熟知.
15.(2016•内江)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
A.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C.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 D.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
【分析】掌握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根据实验情景结合影响压强的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解: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帕斯卡做的实验知,由于虽然管很细,但由于高度很大,水的深度大,而使水产生了很大的压强,所以该实验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与液体密度、管子粗细、液体质量等无关.
故选B.
【点评】此题通过对实验情景的分析考查了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注意分析的方法,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16.(2016•x疆)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哪一次橡皮膜向瓶内凹陷得更多(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两次凹陷得一样 D.橡皮膜不会向瓶内凹陷
【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橡皮膜不论是朝上还是朝下都会向内凹;
在同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橡皮膜朝下时,浸入液体的深度大,受的液体的压强大,橡皮膜凹的更明显,即第二次橡皮膜向瓶内凹陷得更多.
故选B.
【点评】在液体压强中,深度是指从最高液面竖直向下的深度,明确h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2016•达州)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10N,GB=100N,B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
C.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N
D.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Pa
【分析】(1)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多数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下使用的,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
(2)通过分析甲的受力情况和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得出B对地面的压力,根据p= 求出B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解:(1)物体A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10N的拉力,
因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B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10N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0N,故AB错误;
(2)A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
所以,物体B受到的支持力:
F支持=GB﹣F=100N﹣10N=90N,
因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所以,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
F压=F支持=90N,故C错误;
甲对地面的压强:
p= = =2.25×103P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相互作用力的应用以及压强的计算,要注意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18.(2016•十堰)如图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质量mA:mB和对地面的压强pA:pB分别为( )
A.mA:mB=2:1,pA:pB=2:1 B.mA:mB=1:1,pA:pB=2:1
C.mA:mB=1:1,pA:pB=1:1 D.mA:mB=2:1,pA:pB=1:1
【分析】(1)知道圆柱体的高、底面积的关系,利用V=Sh求体积关系;而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密度相同,利用m=ρV求质量关系;
(2)A和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ρVg=ρShg,对地面的压强p=ρhg,据此求A和B对地面的压强关系.
【解答】解:
(1)两物体的体积关系:
VA:VB= = =1:1,
由ρ= 得:
m=ρV,
因为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密度相同,
所以mA:mB=ρVA:ρVB=VA:VB=1:1;
(2)因为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
所以对地面的压力F=G=mg=ρVg=ρShg,
对地面的压强:
p= = =ρhg,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pA:pB=ρhAg:ρhBg=hA:hB=2: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利用好固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推导公式p=ρhg是关键.
19.(2016•长春)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实例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火车轨道铺设在枕木上 B.
篆刻刀的刀刃很锋利
C.
破窗锤的锤头很尖锐 D.
推土机的铲子很锋利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
A、火车轨道铺设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符合题意;
B、篆刻刀的刀刃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合题意;
C、破窗锤的锤头很尖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合题意;
D、推土机的铲子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20.(2016•黄石)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深度有关
C.人体内部的压强跟外部的大气压强相等,互相平衡,所以人不觉得受到巨大的大气压力
D.1971年6月30日,前苏联宇宙飞船“联合Ⅱ号”由太空返回地面时,由于飞船密封舱壁漏气,致使三名宇航员死于血液沸腾症,这是由于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增大引起的
【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2)根据公式p=ρ液gh,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3)人体内外均有大气压强,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所以人体没有被压坏.
(4)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小而降低,太空中气压很低,因此液体的沸点很低,在温度等于人体体温的情况下,液体也会沸腾.
【解答】解:A、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错误;
B、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故B错误;
C、人体内外均有大气压强,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所以人不觉得受到巨大的大气压力,故C正确;
D、三名宇航员死于血液沸腾症,这是由于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引起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沸腾的特点、气压与沸点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第1课时)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ppt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1《电能 电功》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4.1《电阻的串、并联》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1《能源》课件包之一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ppt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1《分子热运动》ppt练习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课件包之二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ppt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练习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3 《太阳能》课件包之二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ppt练习课件1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4.1《热机》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件包之二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ppt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4.2《热机的效率》ppt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ppt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2.1《电功率》ppt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4.1《热机》ppt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9.1《家庭电路》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ppt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ppt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ppt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3《比热容》ppt练习课件1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1课时)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ppt练习课件2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1《 能源》课件包之二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第2课时)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1《分子热运动》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