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教学总体要求是:控制难度,体现知识的拓宽、思路的拓宽、方法的拓宽。资源共享,重在提高。
一、要摸准学情与教情(分析研究教情和学情是精心制定中考复习计划的起点和前提)。中考复习中一般存在问题:
对学生而言,因为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导致学习缺乏科学性和持久性,自学能力薄弱,教师对学生复习要求规定多,检查少,跟踪督查更少;方法简单,批评多,帮助少,要求多,关心少,师生关系紧张。
对教师而言,①复习内容和考点要求把握不到位,复习方式单一缺少变换, ②习题不精挑细选,贪多求全,导致重复训练; ③对有的薄弱学生缺少有效帮助手段和耐心; ④有的学科间的协调配合不到位,缺少均衡和全局意识,相互挤占时间;⑤有的培优辅差针对性不强;作业布置没有针对性,试卷作业不能做到及时批改。
二、要突出训练的计划性。什么时候练什么,怎么练,用多长时间练,通过训练达到什么目标,未达标的怎么办等问题都要周密规划。计划要细化到课时。
三、要注意在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个别核心知识点要要深挖细究,使学生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
1、 知识的拓宽:物理方法也是基础知识的一种。
初中物理常用学习研讨的方法:对比;归纳;类比;模型;转换、转化;控制变量;理想思维;等效替代。比如:转化法(声音的振动,温度计示数,液体压强计、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焦耳定律、电功)。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例: 力: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电: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磁: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分析现象与数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价
2.思路的拓宽:比如测金属块的体积:1)用刻度尺测量、2)用量筒测量、3)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4)用等量替代法测量。再如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提出研究课题:1)与接触面积大小、2)与接触面粗糙程度、3) 与正压力的关系。
3.方法的拓宽:在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 一题多变。
四、要着眼知识点和科学探究活动。围绕考点,突出 “重点”。
五、要发挥备课组的团队合力:
1、分工协作,资源共享:重点章节的分工备课:备教材,备练习,备课件;专题或阶段性测试练习编制;培优辅差的整体性协作。
2、收集资源,捕捉信息:做好08年中考试题的收集与筛选;做好2015年市各校中考复习信息收集。收集和整理注意点:及时关注网上动态,随时收集,相互交换。习题精选精练,宁愿教师多费事,少让学生做废题。复习中训练习题的筛选和编制,要精选,突出典型性、通用性,能举一反三,不轻易重复训练做,杜绝用陈题、熟题重复训练学生的现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3、慎选习题,科学讲评 :课前准备:教师要跟着学生问题走。重点落实: 少数人错——点到为止;多数人错——仔细剖析;典型错误——重点分析;重点题目——变式训练。课上讲评:教师要跟着学生要求走。根据学生的实际寻找解题思路;根据出题的思路分类归纳。用不同的题型考查同一知识点(形异质同题)。用相似的题型考查不同的知识点(形似质异题)。课后反思巩固:学生要跟着教师的指点走。重点:同一知识点不同题型的再思考再巩固;不同知识点同一题型的再思考再巩固。方法:引导学生对试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再思考、再训练;对试题进行情境和量的改造,让学生再思考、再训练;对一题多变而进行一题多解的再思考、再训练。
第一轮:全面复习,夯实基础(3月2日至4月24日)
要求: 抓纲务本,夯实双基; 全面复习,单元过关。要以教材为本,“08年中考说明”为纲。
挖掘教材,注意细节,围绕概念,自编习题,体现“新意”,重在效果。
一是,凡是“08年中考说明”中要考的内容,都不能遗漏,坚持做到“三个要”。
要注意比较,从物理知识的意义及内在联系上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结构;(方法)要分析细致到位,分得清,记得住。(结果)要认识到基础知识的复习不等于知识的单纯记忆,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等于对生活常识凭经验进行判断;(认识)
二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多问几个“为什么”?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测量?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三是,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多问几个“如何”?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该规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如何确定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如何进行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的表示?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对物理概念、规律要求达到“六要”“五会”:
六要:一要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理解。二要整理和比较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三要运用内在框架,进行概念与规律的类比复习;四要注意相似知识的分析比较:对于相似的知识,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尤其是名称相近的概念。比如:压力和重力;内能和热量;像和影……(看到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反射还是折射);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比较; 串、并电路电压、电流、电阻的比较; 功率与效率的比较;以上概念易混淆,区别它们的关键不是分别进行复习,而是应进行比较,只有通过比较,印象才更准确、更深刻。五要注意同类知识归纳成线:对同一类的知识要善于比较、归纳、分析,收到复习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面的效果. 比如,复习物质的密度时,可总结出如下规律:①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水银除外),气体密度最小.固体中,金属的密度一般比非金属的密度大。②同一种物质,由于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例如:ρ冰=0.9×103kg/m3,ρ水=1×103kg/m3。 ③每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都有一定大小的密度.在常温下,有的物质的密度值不变,如铝和大理石等.鉴别这些物质时,仅凭比较物质的密度是不行的,要结合物质的其他特性来进行判别。④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温度的高低有关.固体、液体的密度均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除与气体温度的高低有关外,还跟气体的压强有关。⑤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密度,两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⑥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有kg/m3、g/cm3,要知道1 g/cm3=1×103kg/m3。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可加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与计算能力。物质的比热、晶体的熔点、燃料的热值、液体的沸点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归纳、总结。六要注意相反知识的对比复习:对于相反的知识,可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比如: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上浮和下沉、吸收和放出(内能变化、温度变化)都是一对互逆的过程,只要你掌握了其中一个过程的性质,就会通过对比掌握另一个过程的性质。
五会: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表达的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变形;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计算; 注意点:再结合实验加深对规律的再认识、再理解。
第二轮:综合复习,提高能力(4月27日至6月5日)
要求: 构建网络,归纳迁移;专题训练,综合补漏;发展能力,全面提高。
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大致为以下方面:1、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好;2、读题、审题能力差;3、实验能力差;4、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差;5、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差,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专题训练中要特别强调和指导。
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认真分析“2015年中考说明”。要充分结合 “第一轮” 时学生在知识面与能力方面暴露的缺陷,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理清知识的条理,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前半期可进行一定量的专题训练。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
本轮复习后半期,重点安排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进行适应性训练要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要有一定的训练量。通过训练增强学生考试的自信心,熟悉中考的氛围和时间,调整中考前的心态。让学生在知识技能、解题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进行模拟训练,要精挑细选。要适度适量。要求做到:作图清晰明了,解题规范有序,书写整洁干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等等。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进行查漏补缺,不盲目大题量训练。教师要研究学生前一轮复习中的易错题,寻找学生思维或知识缺陷与疏漏,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 。
第三轮:考前调整,稳定心态。6月8日至6月16日
要求:自学为主,个辅为辅,适度训练,轻装上阵。
1.回归课本,重温《中考说明》。要指导学生重温错题;要题后反思。反思:一道题如何审题,怎样找切口,怎样规范答题,答案怎样形成?
2.考前心理辅导: 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压力感等。考前心理指导的策略: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保持良好的考前、考试心态;调整考试动机,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提高对考试环境的适应性;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