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以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旧的观念中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而学生只管一个字:答。但我认为:提问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学生可以问课本,问同学,问老师……
教师恰到好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能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
学生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达到发扬优点,纠正缺点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应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找“问题”,到实验中找“问题”,到想象中找“问题”,还可以通过比较找“问题”,到书本中找“问题”到老师中找“问题”,到作业中找“问题”……
既然课堂上的提问如此重要和有用,下面我就分别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谈一点看法。
(一)教学的实践证明:讲课中的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的成败关键。所以,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不时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常常能营造成一种积极的、热烈的、竞争的课堂气氛,一个个闪烁着奥秘神光的问号会转化为学生的智慧火花,创造出灵感,那么,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下面就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作一点讨论。
1、直中有曲,激发思维
直问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曲问曲径通出,发人深思;直中有曲,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直截了当的提问,其目的在于直接寻求答案,例如讲物体的颜色,提出“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总是蔚蓝的?”这就是需要直接寻求答案的,而所谓曲问,就是“问在此而意在彼”,它是一种迂回的方式。例如,在讲声音时,问:“平时人们会看到狗突然警觉地竖起耳朵,这是为什么?”这样,问在“狗”,而意在“声”。这种迂回的方式,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信服,记得深刻。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有的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又能引发更深的疑问,这样,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一级一级地上阶梯,逐渐登高眺远,能培养学生穷理求是的钻研精神。比如:“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运动时,电流表有什么现象?这现象说明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样逐级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推向一个高潮,有时学生答错了,教师不必直接指出,只需从反面提出一问,使学生猛然醒悟,这样学生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连续或重叠的提问叫重问,这类问题的内容较窄,但它生动活泼。重问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窄到宽。比如,在讲保温瓶保温的原理时,先提出:瓶塞用软木造的目的是为什么?瓶胆为什么用玻璃做成而且要做成夹层,夹层还要抽真空,镀银有何用?等到一系列的问题决了,学生自然明白了保温瓶保温的原理。这类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和推理能力。一类是由宽到窄,比如在讲电磁感应中,可先结合实验,笼统地提出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是什么?然后逐步分析:(1)闭合电路(2)一部分导体(3)在磁场中(4)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样,宽问引路,窄问搭桥,既有利地突破难关,又能培养学生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暗相间,产生悬念
暗问是一种内在的控制法,它使用的一般是陈述法,有些句子还闪射出结论的光芒,但能使学生产生的悬连成一片念。比如:“使用电风扇没有降低空气的温度,人为什么感到凉快?”学生会疑惑:“真的会降低空气的温度吗?温度没有降低又为什么会凉快呢?”悬念一旦产生,就会导致思维的飞跃、想象力发展由再造想象上升为创造思维,何愁问题不解决!
明显的提问也能使学生产生悬念,比如讲大气压时得出:“用吸管饮饮料时,饮料真的从嘴吸上来的吗?”这本身就是一个悬念:“明明是用嘴吸上来的,怎么能说不是?”释疑后,学生又会产生悬念,大气压是怎样把饮料吸上来的?有时学生急于知道答案,教师却不急,甚至有时准备多个答案,使学生暂时处于一种莫衷一是的境地,直到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舒一口气,把悬着的心放下来。教师又来一问……就这样在设悬念和释疑的矛盾中愉快地上完一节物理课,甚至临下课时再来一问,可以起到“且听下回分解”的作用。这就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堂内引申到课堂外,由书本转向了生活。学生听这样的课,就觉得是一种艺术享受,精神愉快,“六感”投入,教学效果岂有不佳之理!
3、实实虚虚,一张一驰
提问既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又能调节课堂气氛。实践证明:得法的提问能紧紧地钳制学生的思维。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较分散,教师用生动的提问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学生注意力因高度集中而疲劳时,教师用巧妙的提问把它分开,这样虚虚实实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使上课疏密相间,张驰结合,保持学生持久的听课兴趣和活跃气氛,有利于取得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效果。
教师提问的方式还很多,提问的艺术也不仅仅如此,总之,提问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实质,要问得贴切,要有开发性、开导性,切忌滥问;要把握最好时机,问得恰到好处,释疑火候要适宜;要掌握好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使“问”有所得,“答”有所得,这样才能问出艺术水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极大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过程是必须提问的
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要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李政道教授在科技大学对少年班讲课时曾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满足自己问,学生答,比这重要的事情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聪明才智,敢于提出问题的气魄和胆略,这是一切科学工作者、企业家以及无论哪一方面的优秀人才都必须具备的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素质,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对于同一事物,要求学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去观察、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牧师烟瘾很大,有一次。他问上司,祈祷的时候可不可以吸烟?上司说不行。牧师的一个聪明的朋友替他出了一个点子,下次你可以这样问: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结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问法不同,答案截然不同。这并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笑话。再看一个类似的例子,古巴比人哈莫比(Hammurabi)在处理水落石出问题上,他不是问怎样得到水,而是问怎样让水来到人的身边,结果产生了运河。变换了不同的问法,得到不同的结果:导致历史上的重大发明。
不要责备学生提出的问题离奇古怪,荒诞不经。恰恰相反,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即使问得毫无道理,也要加以鼓励,切勿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讲摩擦力时,学生问:“一只蚂蚁能否推动一块石头?”这个问题表面是荒诞的,实质是深刻的。天是圆的吗?月亮绕地球,地球为什么不是“心”呢?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煮水时,水沸腾后,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牛奶为什么会变质?……难道不正是这些“荒诞”的问题,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写下了一页页光辉灿烂的篇章吗?
在美国的学校里,提出问题的学生受到普遍的鼓励,问错了被认为是动了脑筋,不问则被认为是没动脑筋,老师总是把低分给不提问题的学生,而不是给问题多的学生。毫无疑问,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所以,如果说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掌握一定的课堂提问艺术,那么一定能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5节《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5节《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word学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word教案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4节《宇宙探秘》word学案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物质的密度》word学案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物质的密度》word教学案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学案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2节《测量物体的质量》word学案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1节《物体的质量》word教学设计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力》word教案打包下载(4份)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2节《测量物体的质量》word学案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打包下载(5份)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4节《浮力》word教案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学案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学设计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5节《物体的浮与沉》word教学案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学设计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学案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word学案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导学案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word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5节《电磁感应 发电机》学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二节《变阻器》word教案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4节《物体的浮与沉》word教案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4节《宇宙探秘》word学案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4节《物体的浮与沉》word教学设计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力》word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