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埮,天体物理学家,1932年2月23日生于江苏常熟。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曾任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
陆埮教授,长期从事高能天体物理科研和教学。在伽玛暴余辉刚发现不久就研究了其星风环境和致密介质环境,有力地支持了伽玛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塌缩的观点提出了伽玛暴余辉动力学演化的统一模型最早发现夸克非轻子弱过程对奇异星的径向振荡有非常强的阻尼效应对于脉冲星辐射,提出了一个“代参数”新概念。
1996陆埮,天体物理学家,1932年2月23日生于江苏常熟。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曾任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
人物生平
1932年2月23日,陆埮出生于苏州常熟县南门外东市河。
1946年考上常熟县立初级中学。
1949年考取东吴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
1952年参加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被录取在留苏预备班。后因病休学一年,次年被免试选送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8--1978期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长春防化学院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11年,在南京电讯仪器厂工作8年多。
1978年,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在南京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的25年,曾任南京大学天体物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1978年至1993年连续当选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
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94年与学生韦大明、宋黎明一起提出了脉冲星辐射级联过程的“代参数”概念。
2003年7月调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200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任南京大学与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201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会将一颗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第91023号小行星以陆埮的名字命名,以表彰他在天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这颗小行星是在1998年2月23日被发现的,这个日子,正是陆埮的生日。
2014年12月3日11时12分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83岁。
2013沪科版选修(3-2)1.1《电磁感应--划时代的发现》ppt课件
2013沪科版选修(3-2)3.1《自感现象与日光灯》ppt课件
沪科版3-1选修三3.5《逻辑电路与集成电路》PPT课件1
2013沪科版选修(3-2)2.2《怎样描述交变电流》ppt课件
2013沪科版选修(3-2)4.1《高压输电原理》ppt课件
2013沪科版选修(3-2)3.2《变压器为什么能改变电压》ppt课件
2013沪科版选修(3-5)第4章《从原子核到夸克》ppt课件
沪科版3-1选修三2.4《电容器 电容》PPT课件1
沪科版3-2选修三3.1《自感现象与日光灯》PPT课件1
沪科版3-1选修三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PPT课件2
沪科版3-1选修三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PPT课件2
沪科版3-2选修三2.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PPT课件1
沪科版3-1选修三2.2《探究电场的力的性质》PPT课件2
沪科版3-1选修三3.1《学会使用多用电表》PPT课件2
沪科版3-1选修三2.5《电子束在示波管中的运动》PPT课件1
沪科版3-1选修三1.2《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PPT课件2
2013沪科版选修(3-5)第5章5.2《裂变及其应用》ppt课件
沪科版3-1选修三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PPT课件1
沪科版3-1选修三4.1《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课件1
沪科版3-1选修三3.1《学会使用多用电表》PPT课件1
2013沪科版选修(3-2)3.3《电能的开发与利用》ppt课件
沪科版3-2选修三5.1《传感器的原理》PPT课件1
沪科版3-2选修三1.1《怎样描述交变电流》PPT课件1
2013沪科版选修(3-5)第5章5.3《聚变与受控热核反应》ppt课件
2013沪科版选修(3-2)1.1《怎样描述交变电流》ppt课件
沪科版3-1选修三3.3《探究电阻定律》PPT课件1
沪科版3-1选修三3.1《学会使用多用电表》PPT课件3
2013沪科版选修(3-5)第4章4.3《让射线造福人类》ppt课件
2013沪科版选修(3-2)4.2《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ppt课件
沪科版3-1选修三2.2《探究电场的力的性质》PPT课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