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三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点,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分数。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②瞬时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k=mv2/2
(1)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定改变。
②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来量度;动量和冲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③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EK=P2/2m
4.★★★★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2)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3)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4)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
5.重力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mgh。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7.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k+Ep。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
①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1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2,即E1=E2
②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ΔEP减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ΔEK增,即ΔEP减=ΔEK增
③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ΔEA减=ΔEB增
[注意]解题时究竟选取哪一种表达形式,应根据题意灵活选取;需注意的是:选用①式时,必须规定零势能参考面,而选用②式和③式时,可以不规定零势能参考面,但必须分清能量的减少量和增加量。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word教案2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2《声音的特性》word导学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0.2《滑轮及其应用》word教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word教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3《快与慢》word教案3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0.2《滑轮及其应用》word导学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1《光的传播》word教案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3《超声与次声》word教案3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教案5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6《眼睛与视力矫正》word教案4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3《快与慢》word教案2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3《快与慢 》(第3课时)word教案2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教案3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3《超声与次声》word教案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word教案3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word教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2《乐音与噪音》word教案2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word教案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2《乐音与噪音》word教案3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1《光的反射》word导学案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word教案2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6《眼睛与视力矫正》word教案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教案4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教案2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6《眼睛与视力矫正》word教案5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导学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2《乐音与噪音》word教案1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word导学案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word教案3
2016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1《光的传播》word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