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1)测铁块的密度
解析:此实验主要是巧妙运用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又由于物体全部浸没入液体中(即V物=V排),从而可以求出V物;至于m物,可以运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运用G=mg求出m.
结论:此类实验主要可以测出铁块、铜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液体的物质的密度.
(2)测盐水的密度
解析:此实验巧妙主要运用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又由于F浮=G-F,根据等量代换可以求出ρ液,至于V排可以采用排液法求出.
结论:此类实验主要是巧妙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借助固体测液体的密度.(实际上对固体的密度大小没有特殊要求)
(3)测盐水的密度
解析:此实验除了巧妙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和F浮=G-F以外,还借助了石块两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均在液体中全部浸没),根据等量代换可以求出ρ液.
结论:此类实验在没有量筒(即不能直接测出体积)的情况下,巧妙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和F浮=G-F,借助固体和一种已知密度的液体来测另一种液体的密度.(要求固体的密度比两种液体的密度都要大,并且在两种液体中均全部浸没)
2.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测物质的密度
(1)测木块的密度
解析:此实验主要巧妙运用了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F浮=G物),另外在求F浮时,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求得,至于V木可以采用“针压法”将其全部浸入液体中从而求得.
结论:对于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像木块、石蜡等),利用其漂浮在液面的特点,借助量筒从而可以测出物质的密度.
(2)测盐水的密度
解析:此实验运用了两次漂浮条件,根据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由于物体的重力不变,所以两次受到的浮力相同,根据等量代换又借助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即可求得物体的密度.
结论:此类实验主要用于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的情况并且其中一种液体的密度已知.
(3)测盐水的密度
解析:此实验主要巧妙运用了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F浮=G物)和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至于V排采用刻度尺测出相应因素,根据V排=V木-V露即可求得.
结论:此类实验主要采用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刻度尺,巧妙运用了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F浮=G物)和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固体必须是规则形状,如:正方体)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1《波的形成和传播》WORD教案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1《波的形成和传播》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3《波长、频率和波速》WORD教案6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3《传感器的应用(二)》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1《波的形成和传播》WORD教案7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3《波长、频率和波速》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2《波的图象》WORD教案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4《传感器的应用实验》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2《传感器的应用(一)》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4《传感器的应用实验》WORD教案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1《波的形成和传播》WORD教案6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3《波长、频率和波速》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3《传感器的应用(二)》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1《波的形成和传播》WORD教案8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1《波的形成和传播》WORD教案9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1《波的形成和传播》WORD教案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5.5《电能的输送》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3《波长、频率和波速》WORD教案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2《波的图象》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3《传感器的应用(二)》WORD教案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2.2《波的图象》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3《传感器的应用(二)》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WORD教案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6.4《传感器的应用实验》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1.4《单摆》WORD教案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5.5《电能的输送》WORD教案1